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300字。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元兵俘至合沙,诗寄仲子
  陈文龙[注]
  斗垒孤危势不支,书生守志定难移。
  自经沟渎非吾事,臣死封疆是此时。
  须信累囚堪衅鼓,未闻烈士树降旗。
  一门百指沦胥尽,唯有丹衷天地知。
  [注]陈文龙:南宋咸淳年间状元,元兵攻占福州时被俘,绝食而死。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写得慷慨悲壮,从多方面体现出作者临危不惧、忠义爱国的精神品格。
  B.本诗颔联写了作者愿珍惜生命,但要死得其所,深信这样终会得到朝廷的表彰。
  C.虽家族多人已相继死难,作者仍对尚存的第二个儿子表达了自己的不屈之志。
  D.诗中“支”“移”“时”“旗”“知”押韵,朗朗上口,也增添了作品的抒情色彩。
  16.本诗颈联是怎样凸显作者临难不苟的气节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案:15、B。
  答案:16(1)用典。运用"累囚""衅鼓"这两个典故,点出自己被俘后必死的命运。(2)直抒胸臆。作者把自己比作壮烈牺牲的烈士,直接表达出自己宁死也不投降的决心。(3)对偶和对比。颈联对仗工整,音节铿锵,将"烈士"与"树降旗"对比,表达出
  作者宁死不屈的气节。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元兵俘至合沙,诗寄仲子》是南宋诗人陈文龙的作品。此诗写于诗人被元兵俘虏之时,诗人在极端艰危之中并不动摇守土抗敌、保卫国家、坚韧不拔的志向,表达了慷慨悲壮、英勇无畏的殉国精神。B项,“自经沟渎非吾事,臣死封疆是此时”句意为:上吊自杀使自己陷入困厄之境不是我的志向,这正是我为国而死的时机。“深信这样终会得到朝廷的表彰”错误,诗中并无“得到朝廷表彰”的意图,此句表达了诗人一腔爱国之心,即使身陷困境也不动摇报国之志,为国而死的决心。故B项错误;A、C、D项赏析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16、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①用典。累囚是被拘系的囚徒的自称。典出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不以累囚衅鼓。”衅鼓:古代战争时杀人或杀牲把血涂在鼓上行祭。这里作者点出自己作为被元军俘虏的人,必定会被元军杀戮,表达出自己必死的信念。②直抒胸臆。烈士:古指有抱负有作为的人,这里指作者自己。树隆旗,把旗子降下,表示投降。下句表达宁死不屈的意向。③对偶和对比手法。“须信”与“未闻”,“累囚”与“烈士”,“堪衅鼓”与“树降旗”,对仗鲜明,对比强列,深刻表达出作者临危不苟的气节。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幽州新岁作
  张说
  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
  共知人事何常定,且喜年华去复来。
  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
  遥遥西向长安日,愿上南山寿一杯。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分别写两地物候,以雪喻梅,又以梅喻雪,循环往复,颇有意趣。
  B.诗人慨叹人事无常,不能自主,但面对新春去而复来,还是感到欣慰。
  C.颈联写新年伊始,普天同庆,不论京都边塞,全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D.诗人暗自祝祷,待到重返长安的那一天,必将把酒尽欢,为自己上寿。
  16.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答案:【15 题】D
  【16 题】①人事无常的慨叹:南北不定,转徙如蓬,叹息人事的变化不定。
  ②新春到来的喜悦(新年普天同庆的欢乐):旧去新来,不失常度,周而复始,令人欢欣。③对朝廷的忠心:身在边镇,心向京城,表达忠诚。④重回朝廷,得到皇帝重用的渴望:举杯献酒,引颈急待,殷切期盼重回君主身边,再次受到重用。(每点2分)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为自己上寿”理解错误。尾联的意思是向西遥望长安,希望回到朝廷,献酒于君王祝他寿比南山。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全诗围绕“新岁”的景物来写。首联写诗人去年新年,在荆州看到梅花遍地开放如同漫天飘飞的雪花,今年新年,在幽州看到雪花漫天飘飞宛若遍地盛开的梅花,去年今岁,外境不同,暗示了诗人一年来的什途遭遇。领联,诗人感叹人事无常,变化不定,只有自然的时序,周而复始,不失常度。最后两联,写诗人由边镇将士庆贺新年的情景,联想到京城灯火通明的新年景象,希望能回到长安,为皇上敬洒,祝皇上寿比南山。表达了希望重新得到皇上信任的思想。
  赏析:《幽州新岁作》是唐代诗人张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的前二联写作者被迁幽州后而感岁序之变,末二联写作者在幽州而想念京城:全诗隐隐透露出作者时时思欲回到京都,献寿于君侧,希望重新得到君王信任的思想。全诗充满乐观气氛,结句却不免落于俗套。
  首联写去年荆州梅花遍地开放如同漫天飘飞的雪花,今年幽州雪花漫天飘飞宛若遍地盛开的梅花,通过去岁今年同期所见,一是江南春色,一是北国冬景,体现诗人时此时彼的什途遭遇,其中饱和着对冷暖寒暑,苦辣酸辛的感触。然而,字句却十分秀雅,未露丝毫伤感痕迹,可见诗人运笔手法之高妙。
  颔联说,昨南今北,转徙如蓬,叹息人事的变化不定。只有旧岁去了新年来,周而复始,不失常度,才使人感到欢欣。这是紧承上联发的感慨。出句抒发了一种世事茫茫难自料的深沉情感。对句则是无可奈何的自我宽慰,骨子里却潜藏着一种时光蹉跎的复杂心理。
  后一联诗人满怀深情地说,他身在边镇,心在京城,耳听着戍卒唱出的通宵不绝的歌声。眼却遥望着朝廷燃起的彻夜不息的烛火,殷切期盼尽快回到长安,值此新春之际,举杯献酒。敬祝皇上寿比南山。干此诗人引颈急待,几欲插翻归去的情态,企望重新来到君主身边,再次受到信任的思想,表现得传神尽相、淋漓尽致。
  这首诗紧扣题中“新年”发感慨,表心愿,娓娓道来,意脉相联,轻松自如。当然,像尾联这样的文字也多少存在为官君侧心过切而不惜媚上之嫌。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汉宫春•梅
  晁冲之
  潇洒江梅,向竹梢稀处,横两三枝。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风欺。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佳期。惟是有、南来归雁,年年长见开时。    
  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微云淡月,对孤芳、分付他谁。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
  注:①晁冲之:北宋中期词人,因朝廷党争遭贬,后隐居阳翟(今河南禹县)具茨山。②东君:司春之神。③玉堂:指华贵的宫殿。④故人:指北宋初年以写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