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430字。
非连续性文本专项训练——论证语言
论证语言特点:
1、准确、严密
2、概括、简洁
3、鲜明、生动
4、轻松、活泼
5、客观、平实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
材料一:
古代世界各地,人们都有自己熟知的天象和星辰,通过观测,获得对于天时和季节的把握。古埃及人特别重视天狼星,玛雅人对金星研究较深,爱斯基摩人最关心关系极昼极夜变化的太阳运行。对于中国古人来说,北天极一带的北斗七星则是最受注目的星辰。生活在北纬三十五度左右的中国古人,夜晚向北眺望,北极周围有一带永不下沉的圆形旋转天区,这个区域,现代天文学叫“恒显圈”,中国古天文学称其边界为“上规”。其中随天旋行有几颗璀璨的星辰,名为北斗。经过长期的观察与研究,中国古人已渐渐掌握了观测北斗以确定多种时间的技巧,使北斗星成为一个永悬天际的巨大时钟。
北斗共有七颗星,因此常被称为北斗七星,七星的排列形状似商周时期青铜古斗,故《诗•小雅•大东》曰:“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
北斗星分为斗柄与斗首两部分。高诱注《淮南子•天文训》曰:“斗第一星至第四星为魁,第五星至第七星为杓。”即以斗首为魁,将斗柄称杓。
中国古代天文观测是以网络天地的方法进行计算的。我国至少战国时代已经建立了近似于天经天纬的框架,并以之测定星辰的天文坐标。就网络而论,渔猎所用之网,上有一可以提控全网的总绳索,其名为“纲”。而处于北天极一带的北斗就是控制天文网络中的纲,被称为“天纲”,或书作“天罡”。有纲则必有网,古人称“纲举目张”,目就是网眼,故北斗在天空旋转也有旋天纲之说。由于地球环绕太阳公转,形成了太阳在黄道上移动的现象,这使北斗也在一年中与太阳间产生了不同角度的变化,古人因此而生出以斗定时之法。
黄昏时刻,观测北斗星柄的指向可以断定当时的季节。这种观测法被《鹖冠子》记载了下来:“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淮南子•天文训》曰:“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月徙一辰,复返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丑,一岁而匝,终而复始。”这样,通过初昏观察斗柄指向,即可定出月份。
北斗还被古人用来指二十四节气。《淮南子•天文训》中讲到其法:“斗指子则冬至……加十五日指癸,则小寒……加十五日指丑,则大寒……”这种斗柄所指的循环,历经二十四向,与中国古代的二十四节气相应。
北斗星在北天旋转,是因地球自转形成的星辰绕极周日视运动,一日一夜即“跑完”一周。所以,观测北斗指向在一天之中的变化位置,就可定出时辰。
中国历史上有多种天文观测体系,如日的影长、月之盈缺、太阳的黄道运动、恒星的中天测时、岁星纪年以及辰星正四时等,北斗斡旋运动也是其中之一。明珠般的北斗七星,在古人眼中,就是一座举首可见的巨型天文钟。
(摘编自秦建明《北斗七星与斗建考》)
材料二:
“北斗”是党中央亲自决策实施的国家重大科技工程,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服务性能最高、与百姓生活关联最紧密的巨型复杂航天系统。在北斗系统研制建设过程中,工程全线克服种种困难,探索出一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有源到无源、从区域到全球的中国特色发展道路,凭着追求卓越的精神实现了“弯道超车”。
同样是建设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美、俄和欧盟选择搞“一步建全球”。我国起步晚、底子薄,明智选择分步走。北斗首任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组织研究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2000年建成北斗一号试验系统,使我国成
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人们会各自通过对自己熟知的天象与星辰的观测,去获得天时信息,所以古埃及人、玛雅人、爱斯基摩人关注的星辰各不相同。
B.中国历史上有各种天文观测体系,观测北斗斡旋运动是其中最实用的一种,北斗星就像一座巨型天文钟,蕴含多种掌握时间的技巧。
C.“‘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有了‘北斗’,中国人问天、巡地的底气就更足了。”此句中,前后两个“北斗”均是指星辰和北斗系统。
D.北斗系统成绩显赫,其中北斗三号在兼容北斗二号功能的基础上,支持用户数量提高1200万,实现了40个汉字的全球短报文通信。
2.下列对材料相关结构及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提出观点后,分别从北斗的形状、构成及以斗定时法几个层面展开,结尾收束总结、呼应开篇。
B.材料二指出北斗工程探索出了中国特色发展道路后,主体分三个层次展开,结尾总结全篇、点明意义。
C.两则材料都采用了引用的论证方法,大量的文献引用使得二者在观点论述时更有权威性,增强了说服力。
D.两则材料虽然文体不相同,但都采用了总分总的整体结构模式。
3.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以斗定时之法”的一项是( )
A.《指南车赋》曰:“北斗在天,察四时而行度;司南在地,表万乘之光融。”
B.《宋史•乐志》曰:“斗转参横将旦,天开地辟如春。”
C.《夏小正》曰:“正月……鞠则见,初昏参中,斗柄悬在下。”
D.《春秋运斗枢》曰:“斗,一天枢,二旋,三玑,四权,五衡,六开阳,七摇光。”
4.两则材料在语言特点上有哪些相同之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若按照教科书说,文学的真实性是指文学在艺术上具有真实性,是可以发生的真实,不是指现实中必然或已经存在的真实。但从古至今,很有一部分人按图索骥,非得把文学作品描写的内容去跟现实对号不可。
近人朱彭寿在其《安乐康平室随笔》中曾记下了自己做的一件自称是“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