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580字。

  归园田居(其一)
  教材分析
  《归园田居(其一)》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中的一首诗,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逐步掌握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欣赏古诗词的独特艺术魅力;体会诗人对社会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和文化品位,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第七课的两首诗都是魏晋古诗,在我国古代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学习这两首诗为后面学习唐诗奠定了基础。本诗是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彻底告别官场、回归田园后写的一首诗,是诗人田园诗的代表作,通过描绘美好的田园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初中时学生已经接触过不少诗歌,但要求只是读背和了解大意,学生的诗歌阅读鉴赏能力较差。通过学习本诗,使学生进一步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提高人文素养,是本节课的努力方向;学生在初中学过陶渊明的诗歌和文章,对陶渊明其人、其文有一定的了解;第一单元讲授过诗歌意象的相关知识,为本诗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⑴熟知作者及其影响。 
  ⑵了解鉴赏古典诗歌的基本方法和要领。 
  能力目标: 训练通过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与体味情感来鉴赏古典诗歌情景交融意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过程目标:通过学生对诗歌的审美领悟,绘画出诗歌的诗意图,由此促进学生与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方法目标:以引导为主,学生体验为辅,引导学生体验诗歌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诗歌的鉴赏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从而加深学生的文化积累,领悟诗歌中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理想精神,同时要逐步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并形成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诗中形象及描写手法的分析来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
  课前知识积累:
  作家作品:
  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字元亮,曾更名潜,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有名的田园诗人。他幼年失去父亲,家道中落。由于社会动荡,早年一直没有出仕,后为贫穷所迫,陆续做过州祭酒、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