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1170字。
湛江市四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第二次大考
语文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4.本卷主要考查内容:必修上册1~6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乡下最小的社区可以只有一户人家。夫妇和孩子聚居于一处有着两性和抚育上的需要。无论在什么性质的社会里,除了军队、学校这些特殊的团体外,家庭总是最基本的抚育社群。在中国乡下这种只有一户人家的小社区是不常见的。在四川的山区种梯田的地方,可能有这类情形,大多的农民是聚村而居。这一点对于我们乡土社会的性质很有影响。美国的乡下大多是一户人家自成一个单位,很少屋檐相接的邻舍。这是他们早年拓殖时代,人少地多的结果,同时也保持了他们个别负责、独来独往的精神。我们中国很少类似的情形。
中国农民聚村而居的原因大致说来有下列几点:一、每家所耕的面积小,所谓小农经营,所以聚在一起住,住宅和农场不会距离得过分远。二、需要水利的地方,他们有合作的需要,在一起住,合作起来比较方便。三、为了安全,人多了容易保卫。四、土地平等继承的原则下,兄弟分别继承祖上的遗业,使人口在一个地方一代一代的积起来,成为相当大的村落。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我在上文所说的孤立、隔膜是以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远。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材料二:
前段时间,一些地方“合村并居”的新闻不断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合村并居主要是将一些人口偏少、位置偏远的小村子甚至“空心村”进行整合,将这些村落的人们迁往大村子或城镇并居,从而整合资源,节约土地,提升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
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合村并居无疑是一件好事。可合村并居后,对一些群众而言,“人住进了城镇的楼房,心却在牵挂老家的祠堂”。这说明,合村并居不是简单的“拆旧房、建新居”的物理迁移,它还应包含“人心搬迁”“文脉传承”等软性内容。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只有在中国社会,除了军队、学校这些特殊的团体外,家庭总是最基本的抚育社群。
B.中国大多的农民是聚村而居,但在四川的山区种梯田的地方,可以看到只有一户人家的小社区。
C.中国乡村里,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这是一个熟悉的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D.将一些人口偏少、位置偏远的小村子甚至“空心村”进行整合是乡村振兴的一件重要举措。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些村落规模较小,也没有具历史价值的古建筑或古民居,可以将这些村落的人们迁往大村子或城镇并居。
B.冯骥才评估中国每天大约有80到100个村庄消失,这是被动的合村并居和自然的城市化进程的结果。
C.将经济价值和商业考量置于首要地位,过分关注合村并居中经济价值和景观价值是得不偿失的。
D.农民要住更新的房子,村庄要修更宽的马路,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3.下列不可以视为“合村并居”积极有效举措的一项是(3分)
A.陕西安康谭坝借助发展民宿的契机,对村子里的老房子进行保护性的改造。
B.云南山歌作为民间艺术的一个分支,传承于古时最底层老百姓的生活,不够高雅,可以取缔。
C.对于那些因合并而消失的村子,可以帮其编写村史村志,有条件的可以建村史馆。
D.对于农村现存的无人居住的老旧危房,为了消除安全隐患,避免其倒塌给周围村民带来危险,可以拆除。
4.依照材料一的思路,填写下面图表中序号所指内容。(4分)
5.近日,某市就合村并居如何开展面向社会征集意见。请结合材料给出几条建议。(4分)
(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商 道
赵淑萍
李云峰正在店里看画。这时,走来一群人。其中一个,一把抓住他的长衫斜襟,当胸一拳。李云峰毫无防备,一时惊愕。
“有话好说,不可打人。”为首的那人斥责道。随即,他转向李云峰,“李老板,你是不是自己想砸自己的招牌?”此人姓尚,是当地有名望的商人。他一个月前曾经来裱一幅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