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2490字。
张家口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第二次阶段测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50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儒、墨在大致相同的时代,从不同的社会地基上破土而出,均成长为体系宏大、影响深远的理论学说,其各自的理论本位是不同的。
脱胎于殷周家族血缘社会的儒家,因为要守护当时主流社会贵族阶层世代传承的家族利益,所以需要倡导以血亲关系为根据的差等有别的仁爱观,需要制定世代承袭的礼仪制度,也需要提倡祖宗崇拜、先圣崇拜。在社会治理上坚持德主刑辅,用人上主张亲亲尊尊。儒家认可有条件的天命观,对鬼神的存在未置可否,也无非是要表明家族传承的天意神圣,并使人们对先祖保持某种敬畏。其所有观念无不反映着儒家从社稷本位出发,在时代变革中有所损益的家族传承意念。
墨家以下层民众为本位,因为小生产者没有稍微雄厚的物质财富可供享用,也没有世袭的利益需要守护,更多关注的是现实社会的生存与交往,因而要反对奢靡,节用节葬,意在保障人们最基本的生存生活;社会交往活动中,小生产者只能在对他人利益的维护中避免伤害,最终保护自身的利益,所以要破除等级,无差别地兼爱,利人利他;频繁战争的最终受害者都是普通民众,只有反对战争才能维护下层民众的利益,所以要倡导“非攻”;墨家宣扬鬼神的存在,认为天的意志不可违逆,是要用某种方式保证人们对兼爱原则的信奉和实行;社会治理上主张崇尚教化,尚贤使能,则反映着下层民众对家族出身的漠视,表达着他们对素质提升的关注和对个人能力的看重;墨家把大禹打扮成摩顶放踵、苦行救世的圣人,要人们崇奉效法,正表达了对兼爱精神的打造和推崇。
儒、墨的理论本位不同,决定了其在思想体系的诸多逻辑节点上具有不同的理念,在道德观、天命观、圣人观、生活观、人才观和鬼神观诸多问题上具有不同的见解,也决定了它们为爱、德、贤、圣等概念赋予了不同的意蕴和内涵。
(摘编自冯立鳌《儒法墨观念差异的根源》)
材料二:
王充《论衡》中的《薄葬》篇,结合有鬼无鬼,专论厚葬薄葬,对于儒墨两家均有批评。墨家是信奉有鬼论的,王充批评墨家的就是这一点。他认为厚葬劣习之根源,正在于主张薄葬的墨家“人死辄为神鬼而有知,能形而害人”的有鬼论。因为“人死辄为神鬼而有知”,厚葬才有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基于守护主流社会贵族阶层家族利益的需要,儒家制定礼仪制度,提倡崇拜祖宗先圣,倡导平等仁爱。
B.墨家主张利人利他,倡导非攻,主张尚贤使能,都表达了他们对素质提升的关注和对个人能力的看重。
C.墨家的薄葬主张与有鬼论是相互矛盾的,王充抓住该核心问题,揭示了墨家思想难以流传的重要原因。
D.孔子以“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的态度来对待“鬼神”,这充分表明他并不是一个很坚定的无神论者。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墨两家的理论本位不同,决定了它们的思想体系具有不同的理念,因而使各自成长为体系宏大、影响深远的理论学说。
B.儒家为传承贵族阶层的家族利益,墨家为表达对兼爱的推崇,都提倡崇拜先圣,由此可见,儒墨两家在思想上也有相同之处。
C.无论是对于儒家还是墨家,就有鬼无鬼、厚葬薄葬之事,王充《论衡》的《薄葬》篇对他们均有批评,但批评的问题不同。
D.以丧葬问题为焦点的儒墨之争,在中国思想史上远远超过“批林批孔”时所谓的“儒法之争”,两者针锋相对,势同水火。
3.中华文化充满了辩证智慧,辩证思想倍受诸子推崇,下列各项不能体现这一点的一项是(3分)
A.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C.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B.不义不富,不义不贵。
D.二道相因,生中道义
4.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特点。(4分)
5.结合材料,试探究“墨术”难以流传的原因。(4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鼠疫(节选)
加缪
里厄的妈妈像平常一样静静地靠在客厅一角的椅子上,她喜欢在做完家务后来这里歇着,只剩一小团黄光微微闪烁在马路延伸的尽头,给深夜增添了一丝温暖。里厄的母亲静静坐着,望着窗外那空无一人的街。
忽然她开口问道:“街灯会随着这场鼠疫一盏一盏熄灭掉吗?”
“应该是的。”
“哎,要是这样的话,冬天该多凄清啊!真希望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