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9930字。
2022—2023 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题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当今之世,对书籍已经有些轻视了。为数甚多的年轻人,似乎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读书, 是既可笑又不值得的;他们认为人生太短促,太宝贵,却又挤得出时间一星期去泡六次咖啡馆,在舞池中消磨许多时光。可整天待在这些地方,难道就比我们一天留一两个小时去读古代哲人和诗人的作品,更能接近真正的生活吗?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但尽管如此, 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吧!但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必须读杰作。杰作常常不像时髦读物那么适口,那么富于刺激性。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
(摘编自黑塞《读书:目的和前提》)
材料二:
记者:读书能对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
魏玉山:邓小平同志曾经把书籍比喻为“精神食粮”。读书就是汲取精神营养。读书不仅能够提升一个人的技能,增长一个人的知识,增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对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也能起 到塑造作用。
黄志坚: 读书,可以获取信息、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性情,可以改变一个人、一群人, 进而可以改变社会、改变世界。特别是在当下,互联网飞速发展,信息交互和知识汲取效率迅速提高, 文化内容爆炸式增长,但也泥沙俱下。互联网特有的碎片化阅读方式和诉诸感官的视听形态,无形中会助推喧嚣、多元、极化和圈层化的氛围。从这个角度讲,现代人读书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培养一种与书籍这一媒介形态深度相关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让人能沉静下来,更为理性、全面、有语境、 有深度地去思考、去认识自己与世界。可以说,一个爱好读书的人,他的精神世界通常会是更加丰富多彩、更为理性客观的。
王蒙: 除了读书,我几乎想象不出有一种更好的方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黑塞不赞成年轻人在咖啡馆和舞池里消磨时光,认为只有读古代哲人和诗人的作品才是接近真正的 生活。
B. 魏玉山、黄志坚、王蒙都认为读书不仅能使人增长知识,改善人的精神世界,也可以为经济发展提 供支持。
C. 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时代,信息爆炸式增长,而读书能让读者沉静下来,深度思考,更能提高汲取知 识的效率。
D. 花气力、下功夫阅读杰作,常常不像阅读时髦读物那样适口、富有刺激性,却能学会真正意义上的 阅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读书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全民阅读则为文化、科技的创新创造奠定扎实的 基础。
B. 王蒙认为《庄子》是一部很有价值的文言文经典,虽然在阅读过程中有些费劲,但却有助于改善人 的精神世界。
C. 读书太多可能有害,但黑塞认为尽管读书有害、会危害生活,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仍提倡 人们阅读。
D. “好看”“有用”是读者评价书的好坏的重要标准,出版者在出版图书时所极力追求的目标与此大致相同。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属于“读书的社会意义”话题的一项是(3 分)
A. 政府在义务教育阶段加大对阅读的指导和推动力度,爱读书从娃娃抓起,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B. 读书会让人与人之间增加关爱与理解,增加人的智慧与理性,减少戾气,减少与人为恶的不良风气。
C. 许多学校致力于智慧校园建设,搭建数字阅读平台,推进数字化阅读发展,为学生阅读带来新体验。
D. 互联网时代,媒体要注重深度思考、理智讨论,积极引导和推动网络媒体受众形成读书的意愿。
4.材料二是一篇访谈。请结合这则访谈的特点,谈谈拟定访谈提纲应注意哪些问题。(4 分)
5.学校图书馆要购买一批新书,向同学们征询购买建议。请结合材料,提出你的购书建议。(6 分)
( 二 ) 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文本一:
岁寒三友(节选)
汪曾祺
前文内容简介:办草帽厂的王瘦吾、开炮仗店的陶虎臣、画画的靳彝甫三人是老友,人品极好而性情各异。他们一度都交了好运—— 草帽厂生意红火,炮仗店揽了大活, 靳彝甫靠斗蟋蟀赢了一笔钱。
靳彝甫很高兴,在如意楼定了几个菜,约王瘦吾、陶虎臣来喝酒。
没喝几杯,靳彝甫的孩子拿了一张名片,说是家里来了客。靳彝甫接过名片一看:“季匋民!”季匋民是本县名闻全国的大画家, 同时又是大财主、大收藏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