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600字。七年级语文上册《荷叶 母亲》素养教学设计
一、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
2.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诗歌托物言情的写法。
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体悟母爱,学会表达。
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作者以清丽的笔调,朴实平淡的语言,表达了对母亲由衷的感激和爱恋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把握诗歌托物言情的写法。
教学难点:
解作者以清丽的笔调,朴实平淡的语言,表达了对母亲由衷的感激和爱恋之情。
三、过程与方法:
《荷叶•母亲》是初中语文七上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散文诗两首》中的其中一首。这单元属于“亲情单元”,从内容主题来看,都在表现亲情,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刚上初中不久的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切近、平易。教学上要求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朗读把握文章的抒情特点,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实现“理解作者情感”和“陶冶自身情感”的双重目的。这篇散文诗是冰心的一篇典型的以“母爱”为主题的诗作。作者由雨天里勇敢慈怜的荷叶荫蔽红莲,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与关爱,歌颂了伟大的母爱。文章通过托物言情的方法,运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以清丽的笔调,朴实平淡的语言,表达了对母亲由衷的感激和爱恋之情。
四、教学方法:
七年级的学生,有灵动的内心,有感受生活的愿望,因此我们在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朗读情境”,在朗读中,让他们酣畅淋漓的倾泄情感的潮水,调动自身独特的情感体验去感受亲情,去感受母爱的伟大。诵读法、讨论探究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配乐,出示图画)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你愿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个人,叫“母亲”,这一种爱,叫“母爱”!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感情,总是在我们遇到风雨的时候悄然而至,给我们慰藉和力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冰心最深情的作品《荷叶母亲》,一起去体味这浓浓的母爱。。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冰心”为笔名,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代表作有:散文集《寄小读者》诗集《繁星》、《春水》等。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歌颂自然歌颂母爱,歌颂一切美好的东西,是冰心作品的思想内核。
2.介绍背景
《荷叶•母亲》这是一篇借景抒情,托荷叶赞母的散文诗。它是一篇爱的美文,作者被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所感动从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抒发了子女对母亲的爱。本文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冰心。
3.文体知识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体,一般篇幅短小,具有诗的意境和散文的表现力。表象是散文,本质是诗。题材丰富,形式短小灵活。在内容上,它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注重描写客观生活触发的思想感情;在形式上有散文的特点,不乏音律美和节奏感。
三、诵读训练
(一)出示投影,理解并积累字词(根据导学案,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完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