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7210字。
文言文阅读2专题
上海市长宁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卷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11分)
《警世通言》叙
(明)无碍居士
①野史尽真乎?曰:不必也。尽赝乎?曰:不必也。然则去其赝而存其真乎?曰:不必也。《六经》《语》《孟》,谭者纷如,归于令人为忠臣,为孝子,为贤牧,为良友,为义夫,为节妇,为树德之士,为积善之家,如是而已矣。经书著其理,史传述其事,其揆一也。【甲】理著而世不皆切磋之彦①,事述而世不皆博雅之儒,于是乎村夫稚子、里妇估儿,以甲是乙非为喜怒,以前因后果为劝惩,以道听途说为学问。而通俗演义一种,遂足以佐经书史传之穷。
②而或者曰:“村醪市脯不入宾筵,乌用是齐东②娓娓者□?”呜呼!《大人》《子虚》,曲终奏雅,顾其旨何如耳。人不必有其事,事不必丽③其人。【乙】其真者可以补金匮石室④之遗,而赝者亦必有一番激扬劝诱、悲歌感慨之意。事真而理不赝,即事赝而理亦真,不害于风化,不谬于圣贤,不戾于诗书经史,若此者,其可废乎?
③里中儿代庖而创其指,不呼痛。或怪之,曰:“吾顷从玄妙观听说《三国志》来,关云长刮骨疗毒且谈笑自若,我何痛为?”夫能使里中儿顿有刮骨疗毒之勇,推此说孝而孝,说忠而忠,说节义而节义,触性性通,导情情出。视彼切磋之彦貌而不情;博雅之儒文而丧质。【丙】
④陇西君海内畸士,与余相遇于栖霞山房,倾盖莫逆,各叙旅况。【丁】因出其新刻数卷佐酒,且曰:“尚未成书,子盍先为我命名?”余阅之,大抵如僧家因果说法度世之语,譬如村醪市脯,所济者众,遂名之曰“警世通言”,而从臾其成。
(有删节)
[注]①彦:贤才。②齐东:出自《孟子•万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齐东野语,即齐东民间传闻,不为典要。③丽:附着。④金匮石室: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此处指经书史传等。
21.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一项是( )。(1分)
A.为 B.矣 C.耳 D.也
22.将“所得竟未知孰赝而孰真也”这句话补入本文,最合理的位置是( )。(2分)
A.【甲】 B.【乙】 C.【丙】 D.【丁】
23.第③段借“里中儿”之事说理,颇为巧妙,请加以赏析。(4分)
24.小宁读《警世通言》时喜欢在个人微博上发表简短书评,他在读完第三卷《王安石三难苏学士》后写道:其中苏东坡为王安石续诗,指摘他的短处,据北宋蔡绦《西清诗话》,原是欧阳修的事;苏东坡为王安石从峡中取水事,是借用唐代张又新《煎茶水记》中李季卿与陆鸿渐的故事。小说家所言,信不得!请根据本文文意,以“无碍居士”的名义在小宁的书评后留言表明看法(用白话即可,不得抄录原文)。(4分)
上海市杨浦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卷
(五)阅读下文,完成20—22题(11分)
游敬亭山记
(明)王思任①
①“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②,不道宣城,不知言之赏心也。姑孰③据江之上游,山魁而水怒,从青山讨宛,则曲曲镜湾,吐云蒸媚,山水秀丽清矣。曾过响潭,鸟语入流,两壁互答。望敬亭绛雰浮,令我杳然生翼④,而吏卒守之,不得动。
②既束带竣谒事,□以青鞋走眺之。一径千绕,绿霞翳染,不知几千万竹树,党结⑤寒阴,使人骨面之血,皆为蒏碧,而向之所谓鸟鸣莺啭者,但有茫然,竟不知声在何处?厨人尾我,以一觞劳之留云阁上。至此而又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往还”⑥造句之精也。朓乎,白乎!归来乎!吾与尔凌丹梯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