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580字。

  古诗阅读专题
  上海市长宁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卷
  (三)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第12—14题。(8分)
  _______ (宋)王琪
  江南月,清夜满西楼。云叶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圆缺几时休。
  星汉迥,风露入新秋。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天上共悠悠。
  12.以下诗词选集中,可能收录这首词的一项是(    )。(1分)
  A.《词余精选》        B.《古诗源》        C.《宋人中调选粹》        D.《长短句百首》
  13.小宁打算沿用所咏对象仿写这首词,以下适合他选用的词牌和标题是(    )。(2分)
  A.望江南•桂魄        B.江城子•赤乌      C.扬州慢•冰鉴         D.望海潮•玉钩
  14.整首词视角多变,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5分)
  上海市杨浦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卷
  (三)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3题(8分)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淮上遇洛阳李主簿
  (唐)孟浩然                                   (唐)韦应物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结茅临古渡,卧见长淮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寒山独过雁,暮雨远来舟。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日夕逢归客,那能忘旧游!
  1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两首诗的体裁均为五言律诗,押韵的字数都是五个。
  B. 两首诗的创作原因都是因为诗人漂泊在外遇到旧游。
  C. 两首诗的诗句都有倒装现象,且倒装之后效果甚佳。
  D. 两首诗的创作手法相同,即意象叠加、视听觉结合。
  13. “叶”与“树”是古诗的常见意象,有人认为孟诗颔联中的“叶”不能改为“树”,韦诗颔联中的“树”不能改为“叶”,否则诗意寡淡。你是否赞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上海市松江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题
  (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
  短歌行赠王郎①司直
  王郎酒酣拔剑斫地歌莫哀!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
  豫樟②翻风白日动,鲸鱼跋浪沧溟开。且脱佩剑休徘徊。
  西得诸侯棹锦水,欲向何门趿珠履?
  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眼中之人吾老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