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5770字。
单元群文阅读
观察与批判
文本一
(2021江苏东台一中高一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6分)
在酒楼上(节选)
鲁 迅
(1)楼上“空空如也”,任我拣得最好的坐位:可以眺望楼下的废园。这园大概是不属于酒家的,我先前也曾眺望过许多回,有时也在雪天里。但现在从惯于北方的眼睛看来,却很值得惊异了:几株老梅竟斗雪开着满树的繁花,仿佛毫不以深冬为意;倒塌的亭子边还有一株山茶树,从暗绿的密叶里显出十几朵红花来,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愤怒而且傲慢,如蔑视游人的甘心于远行。
(2)我竟不料在这里意外的遇见朋友了,——假如他现在还许我称他为朋友。那上来的分明是我的旧同窗,也是做教员时代的旧同事,面貌虽然颇有些改变,但一见也就认识,独有行动却变得格外迂缓,很不像当年敏捷精悍的吕纬甫了。
(3)我就邀他同坐,但他似乎略略踌蹰之后,方才坐下来。我起先很以为奇,接着便有些悲伤,而且不快了。细看他相貌,也还是乱蓬蓬的须发;苍白的长方脸,然而衰瘦了。精神很沉静,或者却是颓唐;又浓又黑的眉毛底下的眼睛也失了精采,但当他缓缓的四顾的时候,却对废园忽地闪出我在学校时代常常看见的射人的光来。
(4)“我们,”我高兴的,然而颇不自然的说,“我们这一别,怕有十年了罢。我早知道你在济南,可是实在懒得太难,终于没有写一封信。……”
(5)“彼此都一样。可是现在我在太原了,已经两年多,和我的母亲。我回来接她的时候,知道你早搬走了,搬得很干净。”
(6)“你在太原做什么呢?”我问。
(7)“教书,在一个同乡的家里。”
(8)“这以前呢?”
(9)“这以前么?”他从衣袋里掏出一支烟卷来,点了火衔在嘴里,看着喷出的烟雾,沉思似的说,“无非做了些无聊的事情,等于什么也没有做。”
(10)他也问我别后的景况;我一面告诉他一个大概,一面叫堂倌先取杯筷来,使他先喝着我的酒,然后再去添二斤。其间还点菜,我们先前原是毫不客气的,但此刻却推让起来了,终于说不清那一样是谁点的,就从堂倌的口头报告上指定了四样菜:茴香豆,冻肉,油豆腐,青鱼干。
1.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行动却变得格外迂缓,很不像当年敏捷精悍的吕纬甫了”高度概括了眼前吕纬甫的精神状态,突出了他的迂缓颓废。
B.“蜂子或蝇子……不过绕了一点小圈子”,吕纬甫的这番自述自嘲缺乏对自身清醒的认识,揭示了残酷的现实生活将人的灵魂挤扁,让人只能在颓唐消沉中磨蚀生命的主题。
C.从吕纬甫叙述现在教书的内容和原因的话语中,可见他已经违背了当初的理想,变得苟且偷安,屈从于当前顽固的封建势力。
D.文章通过吕纬甫的人生经历告诉读者,吕纬甫的人生悲剧正是那个时代无数知识分子悲剧命运的缩影,而个人的悲剧背后则是整个时代的悲哀。
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的情节围绕吕纬甫的自述展开,他的叙述中有乡情,有友情,还有“迁坟”这件小事中流露出的亲情。
B.梅花、山茶与白雪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表现了鲁迅先生于悲观中奋起、于绝望中反抗的战斗精神。
C.小说的人物刻画体现出鲁迅先生文笔简练传神的特色,极具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偶一闪现的肖像描写,颇耐人寻味。如文中“也还是乱蓬蓬的须发”一句可让人生发许多联想。
D.小说结尾含蓄深刻,意蕴无穷。“见天色已是黄昏,和屋宇和街道都织在密雪的纯白而不定的罗网里”中,“罗网”是指封建思想依旧弥漫的社会环境。
3.吕纬甫思想上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4.小说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彷徨》,《彷徨》扉页上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题词,请你结合对题词的理解,谈谈鲁迅塑造吕纬甫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6分)
文本二
(2021安徽蚌埠二中高一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16分)
闲 章
曾立力
李一禅是位书法家,尤以金石篆刻著名。
他治印从不用反书,对着印章直接下刀。没了反书的束缚,方寸之间任其纵横捭阖,神思飞扬,苍劲顿挫,金戈铁马入印来;集奇伟瑰怪为一体,寓出神入化之险远,独具一格。
这天他去散步,来锻炼的人还真不少。不意遇见位晨跑的小伙子,穿身红运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