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8450字。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卷(三)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从历史来看,稻米对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1973年,浙江余姚河姆渡7000年前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发现,使长久以来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的认知受到了挑战。其后长江中下游地区更多的四五千年到上万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发现,证明长江流域也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之一。稻作农业是长江文明的支柱和特色。古史记载、野生稻的分布、新石器时代稻作遗存的发现和现代遗传学的研究,都已证明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是亚洲栽培稻的起源地,良渚文化农业已率先进入犁耕稻作时代。
起源于万年前的水稻,经过数千年的缓慢发展,到距今千年左右的宋代,成为继小米和小麦之后中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最近五百年来,虽然受到玉米、番薯和马铃薯等外来作物的挑战,其优势地位仍没有被撼动。稻米在国计民生中扮演关键角色。作为水稻主产区的中国东南地区,也因此成为中国的经济重心。后来国家税收向稻米迁就,原本是九月一日起征的秋税,因为“粳稻须霜降成实”,改为十月一日始收租。依靠稻米养活的人口也日益增加。到明末,已经形成“天下育民人者,稻居十七”的局面。1935年,地理学家胡焕庸划定的瑷珲—腾冲线,其东侧占全国36%的国土和96%的人口分布,与水稻的分布基本重合。
宋代以后,南方人在排斥小麦等外来作物的同时在北方积极推广水稻种植。从汉代开始,长城内的人们就想到用种植水稻的方式来阻止北方骑兵的南下。例如,东汉张堪在狐奴山下开稻田八千余顷等,虽然这些努力所形成的阻隔作用有限,但水稻的分布却极大影响了国家和政权的疆域。从三国鼎立到南北朝对峙,再到宋金议和,基本上都是以淮河为界,淮河以南是稻米主产区,而淮河以北则是以游牧和旱粮作物为主。自隋朝大运河开通以后,南稻北运在维护国家统一的同时也固化了南北之间农作上的差异,于是主粮作物的不同就成为中国南北划分的依据,“江淮以北高田平旷,所种宜黍稷等稼;江淮以南下土涂泥,所种宜稻秫”。
从起源的那天开始,水稻就不断北上,在参与黄河流域中华文明的构建及中国北部边疆巩固的同时,稻作技术也在北方发展起来。10世纪以后,受到北方影响而发展起来的南方稻作技术,在有识之士倡导和国家政策鼓励之下,经过多种方式由多种路径传入北方。历史上,水稻生产受到举国上下的高度重视,宋真宗、康熙等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都参与到水稻品种的选育和推广中。
(摘编自曾雄生《水稻与中国历史地理》,有删改)
材料二 辨识土壤是利用土壤、改造土壤的前提,古人辨识土壤来自两个方面,辨方是立足于整个国家,着眼于宏观尺度认识土壤性状。最早的辨方出自成书于战国初期的《禹贡》,划天下为九州,并依宜农状态,分九州土壤为九等。物土侧重于种植农作物的每块农田,核心在于因地制宜安排农作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起源于长江流域的稻作农业,在深刻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文明发展的同时,也参与到黄河流域中华文明的构建。
B.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是亚洲栽培稻的起源地,可用古史记载、野生稻分布、新石器时代稻作遗存和现代遗传学研究证明。
C.隋朝大运河开通后南稻北运固化了南北农作物的差异,到了宋代后南方人因排斥小麦等外来农作物就到北方推广水稻种植。
D.古人辨识土壤是从立足整个国家、着眼宏观尺度认识土壤性状的辩方和根据土壤性状确定与农作物对应关系的物土两个方面进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以农立国,粮食发展深刻影响着历史进程。宋代以后,作为南方主粮的稻米取代了北方主粮的地位,使得中国经济重心从北向南转移。
B.人工补充土壤肥力是中国早期农业利用土壤的一大进步,土壤利用从轮流撂荒自然恢复进入到连续使用阶段,土壤利用率大大提高。
C.在农业的开始阶段,古人就认识到应该建立农作物和水土的对应关系,因地制宜、因土种植,并将其贯彻执行于农业发展的全部历程。
D.以轮作为核心的复种是中国传统农业深度开发的一个重要措施,即以增加农作物收获次数为目的在同一块土地实行一年两熟或多熟制。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稻米参与了中华文明的建构”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江淮以南下土涂泥,种稻最为合适。
B.国家法定的计量标准因稻米而改变。
C.因时因地对水稻等作物进行合理施肥。
D.长江流域从秦汉后坚持实行易田制。
4.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下面给出的两则材料分别论证的观点,并简要解说材料作为论据的具体角度。(4分)
①自河南渑池仰韶遗址发现稻壳痕迹以来,在距今9千年至距今4千年,黄河中下游的很多史前遗址中,多有水稻遗存的发现。
②一些地方如山西晋祠、北京京西和天津小站等,受传统文化、皇家政治和军事屯田等的影响,稻作都不同程度地得到发展。
5.中国传统农业是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4分)
湖南省湖南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卷(三)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 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就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
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疾病及人体内的五脏六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