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2160字。

  四川省宜宾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  阅读(7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有一个词,我们日常酬酢中常用到,那就是书香,比如书香门第、书香世家、书香子弟等。但是当问及书香究竟是指哪种香,却未必人人都能回答得出。大多数的人会认为是指书墨之香,梁实秋就是这么认为的,他曾在《书》一文中说,“从前的书,所用纸张不外毛边连史之类,加上松烟油墨,天长日久密不通风自然生出一股气味,似沉檀非沉檀,更不是桂馥兰薰,并不沁人脾胃,亦不特别触鼻,无以名之,名之曰“书香”。然而,当我们追溯历史,发现书香并非书籍本身的香味,是芸香的味道。芸香,又称芸香草、诸葛草、香茅筋骨草,全草有香气,可以驱虫、通经、祛风。古人认为,放置适量的芸香草,使其所含的挥发成分在书籍周围保持一定的浓度,可以消灭害虫或使害虫不敢接近。而有这种芸香草的书,打开之后,清香袭人,故而称之为“书香”。
  关于芸香,最早的文献记载是《礼记•月令》篇云:“(仲冬之月)芸始生”。郑玄注:“芸,香草也”。三国时期鱼豢的《典略》云:“芸草,辟纸鱼蠹,故藏书台称芸台”。鱼豢的《典略》已佚,幸赖李石的《续博物志》保存一二。随后,略晚于鱼豢的佚名著《洛阳宫殿薄》亦云:“古者秘阁藏书,置芸以辟囊蠹,故号芸阁”。由此可见,芸香辟蠹法早在三国时期就已运用。
  唐宋时期,随着雕版印刷的流行,无论内府还是私人藏书都多了起来,芸香辟蠹开始广泛流行,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前人的诗词、笔记中窥知一二。唐代的杨巨源《酬令狐员外直夜书怀见寄》云:“芸香能护字,铅椠善呈书”。宋代的邵博《闻见后录》云:芸草,古人用以藏书,曰芸香是也。置书帙中即无蠹”。沈括则在《梦溪笔谈•辩证一》作进一步说明:“古人藏书辟蠹用芸。芸,香草也。今人谓之七里香者是也。”
  到了明清时期,芸香辟蠹不再是唯一的防虫之法,但仍占据一定的位置。屠隆的《考盘余事•书笺》云:“藏书于未梅雨之前,晒取极燥,入柜中以纸糊门,外及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多数人认为,书香就是书籍的香味,即毛边纸天长日久密不通风生出的一股似沉檀非沉檀的香味。
  B.追溯历史,书香其实是芸香的香味,古人认为,放置适量的芸香草,可消灭害虫或使害虫不敢接近书籍。
  C.芸香最早记载于《礼记•月令》,从三国到明清时期,芸香辟蠹法一直就是最主要最有效的防虫方法。
  D.芸香芳名远扬,连英国史学家汤因比都愿意生活在中国宋代做一个书生,就是为了目睹芸香草的风采。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陈说观点时使用“未必人人都能”“据说”等说法,体现了作者用语极有分寸感。
  B.文章列举王昌龄、韦应物、常衮、姚合、欧阳修等是为了证明芸香是文人歌咏的对象。
  C.文章在分析论证时,引用了《礼记》以及唐宋明清等时期的众多史料,视野比较开阔。
  D.文章脉络清晰,观点鲜明,运用了层进式的结构进行说理,旁征博引,论述比较深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宋时期,随着雕版印刷的流行,内府和私人的藏书都多了起来,需要防蛀,芸香辟蠹开始广泛流行。
  B.芸香,其名称本身就极富诗意,再加上有护书功效,受到文人喜爱,在它身上承载了许多礼赞的诗文。
  C.作者疑心钱绣芸的故事多半是后人杜撰、附会而成,认为绣芸的故事为书香一词做了一个凄美的注释。
  D.现今人们都选择化学药剂来防蠹,见不到芸香草了,芸香情结更多地成为了一种历史记忆和个人缅怀。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4-6小题。(12分)
  每一个“渺小”积成伟大
  戚发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首颗人造卫星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主持设计了神舟飞船总体方案等重大项目。在中国航天日即将到来之际,《面对面》栏目记者采访了戚发轫院士。
  记者: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你们当时有什么感受?
  戚发轫:大家都欢呼跳起来了,太高兴了。我们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