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份。
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三元关系型作文”的关系梳理与运用
2022年高考全国卷四套试题中有三套试题的作文命题出现了三个关键词,分别是全国甲卷的“移用、化用、独创”,新高考I卷的“本手、俗手、妙手”和新高考II卷的“选择,创造,未来”。相比2021年四套全国卷中的作文试题,如2021年新课标I卷的“体育之效”,全国甲卷的“有为和可为”等二元关系型作文,2022年的这几道高考作文题目可以称之为“三元关系型作文”,其涉及的关键词更多,考查的概念间的关系更加复杂,相应的审题和行文的难度也在增加。这似乎是在传达一种信息,即命题者试图通过作文来考查学生在纷繁复杂的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辨析概念内涵建构逻辑关系的能力,究其本质,实际上是在考查学生的思维层次。《课程标准》的学习任务群6“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也指出,“引导学生学习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这对考生思维的灵敏度和深刻性等高阶思维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面对这种新题型,我们该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学生解决这类问题的能力呢?
其实,我们的日常生活本就是纷繁复杂的,学生认知建构的过程就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逐渐还原真实社会的过程。学生幼年阅读童话,知道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是好人、皇后是坏
……
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向作家学写作:“藕断丝连”是写作行文的一种高境界
作文是把思路化为文字,定在纸面上的一种活动。思路流动,要变,由此及彼,这就会产生两个问题:(1)“此”是现在想的,已定,要过渡到哪一个尚未出现的“彼”才合适呢?(2)此和彼之间,要保持怎样的关系才合适呢?前一个问题难于明确地解答,因为思路的变动是受各种条件约束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条件,同一个人异时也有不同的条件,所以同一个此可以过渡到不同的彼。
例如甲乙二人都因为听到某女演员的名字而想到她,这是“此”相同;可是“彼”呢?甲想到的是她演的某剧中人过于夸张,多有失实之处,因为甲看过这场戏,并对剧中人的性格、生活等有自己的看法;乙想到的却是她刚从外地演出回来,因为他们很熟识。同是由此及彼,此同彼不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