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990字。

  杞人忧天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重点文言字词汇“亡、因、若、中伤”及固定句式“奈……何”;
  2.运用快速阅读法,把握故事的主要情节;  
  3.探究故事的深刻寓意,引导学生辩证地、多角度地看待问题,得到丰富的启迪。
  教学重难点
  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重点文言字词汇“亡、因、若、中伤”及固定句式“奈……何”;
  2.探究故事的深刻寓意,引导学生辩证地、多角度地看待问题,得到丰富的启迪。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多角度探究法、辩证角度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好,我们今天来学习22课《寓言四则》的第四则《杞人忧天》。
  1.我们来回顾下,什么是寓言呢?
  明确:寓言,即是将一定的道理寄寓在某个故事中的一种文体。
  2.那么,我们该怎么读寓言呢?
  明确:读故事,明道理。
  学生活动:
  学生回顾寓言的概念,并且明确寓言的读法,填空:读            ,明            。
  设计意图:
  回顾寓言概念,抓住寓言文体特征:故事+道理。
  二、读忧明理
  1.齐读标题,找关键词。
  请学生读《杞人忧天》这个标题,找到里面最核心的词语。
  明确:忧天。故事是一个关于“忧天”的故事,我们接下来就来“读忧明理”。
  学生活动1:学生找出本课的关键词:忧,再引导学生关注:忧天。
  2.“天”是忧的内容,那么标题还告诉了我们什么?
  学生活动2:学生回答:忧的主体(杞人)
  3.根据标题,围绕“忧天”,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活动3:(1)忧天的原因(2)忧天的程度(3)忧天的结果
  设计意图:
  1.寻找关键词,带动整体阅读,提高阅读速度;
  2.理解课文大意,掌握课文内容;
  3.明确本文“读忧明理”的整体思路。
  三、读杞人之“忧”
  请大家结合注释,快速阅读课文,在原文中用横线划出问题的答案,对内容理解有疑问的地方用波浪线标记出来存疑。
  1.忧天的原因
  2.忧天的表现
  3.忧天的结果
  追问1:我们看到开导的三句话,这三句话分别是从什么方面来说的?
  师:这三个方面其实可以分成几层,再看,每一句话是不是都分成两层呢?这两层分别讲什么?(预设引导:我们平时一般都是这样劝人的,先讲道理,再联系生活经验来印证这个道理的正确性,接下来,你们在晓之者的言论中分析下,是不是这样的)
  追问2:杞人到底是为什么忧?
  师:杞人把天空看成了一块大石板一样的物质,因而担心它碎裂崩塌;他又忽视了祖祖辈辈的生活经验,为了一件从未发生的事而操心。这种忧是因为对一种事物认识不足,了解不够,所以产生的畏惧心理。
  追问3:在现代人看来,这个晓之者讲的又是否符合现代科学呢?他是科学家吗?
  师:当然,晓之者这个想象远比杞人的天空像大石板高明多了,其实我们的古人自古就有对天地自然的大胆发问与无限想象。比如前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