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3110字。
2023届“皖南八校”高三第二次大联考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在西方,人们都习惯于把西方的现代化当作是现代化的唯一形态,要么接受,要么就是拒绝现代化,但那已是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之时的概念了。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中国式现代化"成为二十大报告中大家热议的关键词。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作了系统阐述,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目标,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叙事、理论探索和生动实践中不断生发出来的,从根本上区别于西方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文化根基。与西方长期以来"国强必霸"和"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观念不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以来坚守的是“和为贵”的观念,从天下的宏阔视野去理解、观照世界,把世界和万事万物看成一个“共生”的过程,从而超越了自私、偏狭的西方式现代化的观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以人为本”“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注重人的价值。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社会理想,注重社会公平正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注重自然价值。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反对西方式现代化道路以自我为中心的独断专行观点和以牺牲他人利益满足自己私利的唯我独尊观点,从历史话语上破除了西方中心主义的藩篱,升华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化根基。
和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串联式"的过程不同,中国式现代化遵循"并联式"现代化逻辑。"串联式”的现代化发展中,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是依次顺序发展,而“并联式”现代化中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实现工业文明、知识文明、生态文明等协调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发展到目前水平经历了200多年的时间。中国要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必须超越沿着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发展过程亦步亦趋的模式,必须发挥后发优势,立足中国实际,走自己的路,全面推进现代化。事实证明,我们仅用几十年的时间,就在发展的很多方面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乃至数百年的发展历程,并不断从现代化的"迟到者""追赶者"成为"开拓者""引领者"。
当然,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不仅仅指"并联式"发展战略,还涉及“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诸多中国特色方案。它让想发展、要发展的国家认识到:坚持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是可行的、可及的。长久以来,因占据现代化发展早期红利,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控制了现代化话语霸权。国际学术界很多人将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甚至认为现代化只能在西方文化土壤中发生。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证明,现代化不是单选题,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选择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各国选择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又决定了现代化理论的多样性。由此,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昭示世人,通向现代化的道路并非只有华山一条路。只要找准正确方向、遵循客观规律,走好自己的路,就一定能够实现现代化。
(摘自《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
材料二:
中国式现代化故事是中国故事的重要内容,也是让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华民族的重要载体。作为青年,我们应该用心用情向世界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阐释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世界意义,会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知认同。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人民在漫长岁月中曲折探索出来的,如何在国际上通过话语表达本国意愿、展示国家形象、影响国际舆论以及主导国际事务、维护本国利益的能力,是新时代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巨大的风险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之所以超越自私、偏狭的西方式现代化的观点,是因为它根植的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一直以来坚守的是“和为贵”的观念。
B.中国从现代化的"迟到者""追赶者"成为"开拓者""引领者",是因为我们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乃至数百年的发展历程。
C.中国式现代化能够拓展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主要是因为它涉及"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诸多中国特色方案。
D.只要用心用情向世界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阐释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世界意义,就能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知认同。
2.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材料一可知,很长时间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其他国家只有沿着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发
展道路亦步亦趋才能实现现代化。
B.材料一中,作者解释了"串联式"现代化和"并联式"现代化的不同,然后通过发展历程对
比,证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性。
C.由材料二可知,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也是新时代摆在
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D.材料二中,作者首先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故事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然后指出了讲好中国
式现代化故事的原因和方法。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用来证明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我国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但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还常
态化保留多对公益性“慢火车”。
B.安徽省黄山市聚焦产业丰美、环境优美、乡风纯美、社会和美、生活甜美的“五美”目标,全方位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C.韩国针对人口分布极不均衡的国情,确立"新村运动"和小城市相对均衡发展的格局,让
韩国最大限度实现区域均衡发展。
D.美国总统拜登签署总额高达2800亿美元的《芯片和科学法案》,以帮助美国在生产先进
芯片方面独占全球价值链高端。
4.中国进入“二十大时间”后,“中国式现代化”一词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新加坡《联合早报》将对报告中“中国式现代化”的阐述予以介绍,假如你是该报记者,请结合材料给“中国式现代化"下定义。(4分)
5.在今年两会上,有3名"Z世代"代表首次亮相,假如你是其中一名代表,就"对外讲好中国式
现代化故事”提交建议,请结合材料列出你的建议提纲。(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们这十年
她们穿着同样的衣饰,在同样的音乐下同时跳《水月洛神》中甄宓独舞名场面,沈佳艺体态之美,动作之利落,爆发力之强,控制之精准,简直是力与美结合,抑扬顿挫,精美绝伦。而易文艳相形见绌,越跳越不自信,动作越发局促、欠缺。
曾导的注意力只在沈佳艺身上,兴奋溢于言表,她跟随沈佳艺的移动在场边游走,目不转睛地凝视沈佳艺,嘴里给沈佳艺打着节拍,不时击掌喝彩,没有向易文艳这边投来一瞥。
易文艳的好朋友陈冉也站在场边,手持DV录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