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090字。
小说专题训练——叙述视角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劈破玉
张一弓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父亲所在的H大学流亡到了豫西一个名叫潭头的村寨。我家住进了紧靠寨门的一个农家小院。夜深人静时,我经常听到父亲低语:“劈破玉,劈破玉……”
父亲着魔了,定要寻到劈破玉。每当学校放假,他都要挎着一把雨伞,手执一根手杖——农民说那是可以防鬼驱虫的“降魔杖”,冒着山野上的风雪或是顶着晴空的骄阳,翻山越岭、风餐宿露。
父亲一次次地空手而归,却一次次地带回了使家人一惊一乍的故事。
父亲说,一天傍晚,他路过一座山神庙。庙门里跳出几个“刀客”,刀客瞅着他的长衫说:“你这件大褂上插着钢笔,想必是那个大学堂里的人了,你来这荒山野岭上窜啥?”父亲说:“我去找宝!”刀客问:“啥宝?”父亲说:“是古人留下的‘劈破玉’。”刀客们说:“ ‘破玉’ 是个啥东西?”父亲说:“不能吃,不能用,是明朝留下的!”刀客嗤笑道:“你们大学堂里的人都有神经病,看在孔圣人的面上,去找你明朝的玉吧!”
父亲对母亲说:“可见,刀客也是有良知的!” 母亲问:“‘劈破玉’呢?”
父亲说:“不要紧的,我会找到的!”
寒假,父亲去南阳石桥找玉,在山沟里他遇到一只狼。狼盯着他,他盯着狼。狼霍地跳到他的背后。他急转身,抡着“降魔杖”,倒退着对狼说:“你看见了吗?我是有备而来的!”狼却不买账,脑袋随着手杖画圈,好像要瞅个空子。父亲急忙取出雨伞,不停地一张一合。狼连连打了几个支棱,不知是何种怪物,弹簧般纵身一跳,隐入丛林。
母亲吓得面如土色,又问:“‘玉’呢?” 父亲又说:“不要急,我总会找到的!”
H大学剧社要在潭头的小戏台上推出一场戏曲演出,请父亲担任艺术顾问。
汽灯高高挂起时,戏台前广场挤满了人。我八岁了,已经是H大学附属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父亲要我学习山里娃子的野性。我学会了爬树,高高骑在树杈上。
我记得,演旦角的“大腕儿”是外语系的一位男生。他善于打乱时空,大打出手。那一晚演的是《樊梨花征西》。他饰演樊梨花,同一员黑脸战将激战,大刀不幸脱手,只好用西洋拳法,又久战不胜,只得求和。村民们望着戏台发愣,知识阶层却轰然大笑。父亲也欢畅大笑。我只会在树上跟着傻笑,奋勇鼓掌。
紧接着,出来一位国文系“笑星”。他总是在节目中间穿插上场,头戴尖顶红毡帽,挂白胡子,有点像圣诞老人,穿的却是打满补丁的长衫,腰束草绳,作苦不堪言状,只念不唱:
“初八、十八、二十八,老两口商量种黄瓜。锅台角上掩个籽儿,案板底下发个芽。
擀面杖上拖个秧,影门墙外结个瓜。看着是个大西瓜,劈开是个老南瓜。
吃到嘴里泥鳅味儿,吐出来是个癞蛤蟆。”
又是一场哄笑,我又跟着傻笑。
1.关于H大学国文系“笑星”表演的念词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笑星”连珠炮式唱出一系列“不可能”的念词,体现东方荒诞派独特的风格。
B.念词所表现出来的命运偶然性预示了父亲一波三折寻找“劈破玉”的最终结局。
C.荒诞的念词与“笑星”滑稽的穿着配合,表达了“笑星”于离乱中而生的感慨。
D.观众听了“笑星”的念词一场哄笑,表现他们深刻理解到念词蕴藏的深奥哲理。
2.叙述视角是指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请简要分析本篇小说叙述视角及其艺术效果。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醋栗
契诃夫
这天,兽医伊万•伊万内奇和中学教师布尔金讲起了弟弟的故事:
弟弟尼古拉•伊万内奇,比我小两岁。我们的童年是在乡间自由自在度过的。我们跟所有农家孩子一样,喜欢待在田野上、树林里,看守马匹、捕鱼,以及诸如此类的事情……
尼古拉从十九岁起就坐进省税务局的办公室。多年过去了,他还是坐在同一个位子上,抄写那些老一套的公文,喜欢看报,只读广告栏,说某地有若干俄亩耕地,连同草场、庄园一并出售。他总想着一件事情:怎样回到乡下去。他的这种念头渐渐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