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280字。
小说专题训练——某物象作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飞来的木桶
高军
1939年冬天,沂蒙山区比往年冷得多。这样的气候对患有肋膜炎的徐向前来说是很不舒服的。
部队很快就要从东高庄村移防了,一有空闲徐向前就会到老百姓家里转一转。
这天他和警卫员随意走进了麻其老人家中,老人正坐在被窝里取暖。麻其想从床上起来,徐向前赶紧上前一步,按住了他:“大爷,够冷的哈。”徐向前觉得那破被子薄薄的,仅有很少的一点暖意,“你就坐在被窝里,咱们拉拉呱。”说着,他把自己披的大衣脱下来,盖在了麻其的薄被子上面。警卫员想阻止,徐向前摆摆手说:“咳,咳,你出去吧,我和大爷说说话。”
麻其心中一热,眼睛有些湿润起来。徐向前倾着身子,拉着他那粗糙的手与他家长里短地说着话。麻其看徐向前嘴唇有些发青,想把大衣让他披上。徐向前用力制止了:“大爷,这是送给你的。”
告辞的时候,麻其还是起来了,徐向前赶紧给他披上大衣,拉了拉领子:“这样会暖和一点,别送了,有空我再来看你……”
拐过院子墙角的时候,警卫员突然对徐向前小声说:“首长,大爷家的木桶盛的水不易上冻,咱们饮马用的铁桶,太容易冻实心了,要是……”徐向前摆摆手制止了他,大步向前走去。
这些天天气太冷了,饮马水很快就被冻住了,冻实的冰块倒都倒不出来,非常麻烦,警卫员打的小九九是想要麻其家的木桶,但看到徐向前很坚决地摆了手,知道没有戏了,也就打消了这一念头。
可是说来也奇怪,第二天警卫员在大门楼下发现了一只不知道从哪里飞来的木桶,他高兴地拿着去井上打满水,提回来就放到了马头前面。他站在一边,高兴地观察着,马悠闲地喝几口水,偶尔抬起头来看他一眼,温驯的眼睛中好像充满感激之情。
突然,警卫员感觉身后有人,他扭头一看,是徐向前来了,正用严厉的眼光逼视着自己,食指直直地指着木桶。“我、我……”警卫员正想解释,被徐向前毫不客气地打断了,“我什么我,赶紧给麻大爷送回去。”警卫员想,肯定是自己昨天说的话让大爷听见了,大爷知道咱们的军队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所以偷偷把木桶给送过来了。于是他赶紧倒掉水,提起桶来就小跑着去了。
徐向前在军用地图前思考着,时而也会用手在上面指点比画一下。不一会儿,警卫员提着空空的木桶慢吞吞地回来了。
徐向前转回身来:“怎么回事儿?”
警卫员汇报说:“麻其大爷家的木桶还好好地在家里呢,他根本不承认这是他家的木桶。”徐向前自言自语道:“难道是长着翅膀自己飞来的?”警卫员赶紧接上说:“咱们什么异常情况也没有发现,什么动静也没听到,早晨起来大门楼下就发现了这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交代沂蒙的天气状况,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也为下文徐向前将身上大衣赠送给麻其老人做铺垫。
B.文中“首长,大爷家的木桶盛的水不易上冻,咱们饮马用的铁桶……”一句看似不经意的话,实则是全文叙事的转折点。
C.伏笔是小说常用的手法,如文中“徐向前让警卫员提起两个铁筲桶”就为下文将铁筲桶送给麻其老人埋下了伏笔。
D.“你说说它会长翅膀吗?怎么就会飞了去呢?文中连用两个问句,刻画出了徐向前对木桶来历感到紧张的心理。
2.简要分析“木桶”这一物象在文中的作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行军
程多宝
①行军时多是白天里不走,尽往夜堆里钻。天刚擦黑,这支顶着高粱花子、扛着些“汉阳造”“老套筒”的百十号人的连队,坚决地执行着刘邓首长的命令,天天都在急行军。
②战士们都眼巴巴地盼着有双好鞋。那时还是在后方,根据地做好的军鞋常常是拉来一大车也不够分。战士多得蹲下来就像是一片庄稼,站起来就像是一片树林。
③刚当上解放军的卢守坤有点儿搞不懂了,大家没日没夜地行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