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30050字。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新闻客观性思想起源于西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西方学者认为,新闻叙事应该像一面镜子,记者的责任就是照搬照抄和复制,而不应改变事实,更不应妄加个人评论。然而,新闻客观性的思想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饱受质疑。
  新闻的客观性诞生之初即是由商业利益驱动使然,贴着浓厚的商业标签。《纽约时报》创始人亨利•雷蒙德认为采用客观的报道手法可以提高报纸销量,于是,客观性原则开始被应用于新闻业。而盖伊•塔奇曼认为“客观”是横亘在新闻从业人员与批评者之间的一道保护墙,“使用新闻消费者能够辨别的程序,可以保护新闻人免遭同行和批评者的责难”。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作为企业,报社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广告客户,既然要盈利就会不可避免地走入广告客户的束缚中。
  在新闻客观性支配下的媒介往往成为政治势力或权势阶层抛头露面的舞台,只有这些人或部门才是其主要的消息来源。奥斯卡•甘地认为新闻生产过程中消息源和新闻工作者的关系实际是一个价值交换的关系:一方要以低成本制作并扩散新闻,一方要以低成本扩散自己的影响。消息源扩散自己影响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向新闻单位提供信息或者提供新闻采写的方便,这就是“信息补贴”的策略。
  传统媒体时代,在新闻传播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公众对于报道的内容,无法直接选择,甚至缺少必要的知情权与参与权,而政治势力和权势阶层往往能够利用媒介传达自己的影响力,结果公众成为“被动的看客”,甚至不自觉地被前者操控。
  虽然批评者从政治学、社会学等各种角度对新闻客观性从现象到理论进行了有凭有据、犀利而全面的批评,但奇怪的是,新闻客观性却一直攻而不倒,至今仍然被绝大多数国家的新闻记者奉为职业条律。作为新闻专业的一种理想,客观性已经深深地扎根在新闻从业人员的信念和实际行动之中,成为一个“常识”。
  (摘编自白靖利《解读新闻客观性》)
  材料二:
  随着新闻叙事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纯粹客观真实的叙事是不存在的。
  法国叙事学家巴尔特根据事件在作品中的不同地位和性质,将事件分为核心事件和卫星事件。核心事件是叙事的关键和重点,不能省略;而卫星事件则起到补充、丰富核心事件的作用。然而现实中,事实常常纷繁芜杂,多面而多变,无所谓核心事件和卫星事件,而新闻中所谓的核心事件和卫星事件常常只是叙述者从众多新闻事件中抽取提炼出来的结果。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新闻叙事也往往因为新闻叙事者的主观倾向而表现出对事实的不同选择。在众多新闻事实中,一些事件被放大,一些则被隐形。事实上,正是对新闻事件报道角度的切入点不同才形成了对同一新闻事件的差异化报道,而“视觉新闻”“新闻特写”等新闻类型更是新闻叙事者选择事件进行凸显的结果。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西方学者一贯认为,新闻叙事要做到客观,就应照搬照抄和复制新闻事实,记者的责任就是把发生的事情写出来,而不应妄加个人的评论。
  B. 新闻媒介为了保持其报道的客观性,不得不仰仗政治势力或社会权势阶层来提供消息,这就使得新闻媒介沦为了他们发声的舞台。
  C. 在现实的新闻叙事中,核心事件和卫星事件多由叙述者抽取提炼出来的结果,一些事件或被放大或被隐形,新闻成为被“选择”或者“重构”的“事实”。
  D. 新闻话语或多或少掺杂了叙述者的立场理念,而受众因认知与判断能力的丧失或削弱,常不假思索地接受新闻叙事的观点与看法。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亨利•雷蒙德从报社商业营销的角度,盖伊•塔奇曼从保护新闻从业人员的角度,都认同新闻客观性原则。
  B. 政治势力或权势阶层向新闻单位提供信息或新闻采写的方便,虽然新闻制作和扩散的成本低,但存在被操控的危险。
  C. 新闻客观性一直攻而不倒,至今仍被绝大多数国家的新闻记者奉为职业条律,体现出他们对专业理想与信念的坚守。
  D. 新闻话语传播分为告知和劝服两个层次,前者能够体现新闻叙事的客观性,而后者则明显带有叙述者的主观倾向性。
  3. 下列各项新闻报道标题中不适合作为材料二第五段论据的一项是(3分)
  A. 《移民儿童激增,墨西哥不堪重负》
  B. 《里希•苏纳克出任英国新首相》
  C. 《美“最长战争”搅乱阿富汗20年》
  D. 《美日想引领6G得尊重市场规律》
  4. 同样是论述制约新闻客观性的因素,请分析两篇文章在角度上的不同。(4分)
  5. 有人这样评价新闻:“你所看到和听到的,其实只是他们希望你看到和听到的。”面对这样的质疑,请结合材料,给新闻从业者提出一些建议。(4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相关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述类文本论据与论点关系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相关材料信息,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歌  声
  王愿坚
  今天,可算最平静的一天,从中午到现在没有发现敌情,也许可以让我们稍稍休息一下了。
  我把老赵安排好,自己也在这软绵绵的树叶上躺下来,一粒粒地嚼着苞米。这时,小孙上来了。这孩子,几天来也吃尽了苦头,原来红扑扑的一张小圆脸,如今变得又黄又尖,显得两只眼睛更大了。他是两年以前,随着父亲越过鸭绿江,逃出自己的祖国,参加我们抗日联军的。我们全连的同志都像对自己的弟弟似的关心着他,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