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640字。
小说专题训练---第一人称效果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清风拂面
孙春平
这是个名副其实的小理发棚,简易得没法再简易。四根竹竿做桩,四片灰白布充墙。
小棚里有四个人,理发员是个高高瘦瘦的中年汉子,罩着白褂。他很健谈,手忙嘴不停,此时正跟理发的那位老者聊得欢。坐在靠边的凳上排队的便是我和另一位小伙子。棚子虽简陋,可理发员却想得周到,竹竿上挂了几本新杂志。我漫不经心地翻着一本《婚姻与家庭》。我旁边那位是个音乐爱好者,他东张张,西望望,嘴里却一刻不停地吹着口哨。
突然,口哨独奏戛然而止。我奇怪地从杂志上抬起眼睛,只见独奏者陡地站起身,竟在这比床铺大不了多少的棚子里踱起步来,踱到理发员身后,又蹲下身去扣鞋上的卡子。可那鞋卡并没有松,只见他装模作样地在鞋面上抚弄两下,右脚轻轻一抬,飞快地从脚底抽出一张钞票,然后站起身,把手插进裤袋……
那是一张50元的票子。棚子里好一阵没进别人,而我自己坐在这里没见地上有票子,况且站在棚子里不断活动的只有那理发员,显然,钱一定是他刚才掏东西时带出来的,而现在却进了别人的裤袋。
小伙子坐回座位,理发员回过头,淡淡地笑了笑,说:“就这么屁股大的地方,坐乏了,连直直腰、遛遛腿的地方都没有。”
“行啊,也不是在这里长住过日子。”小伙子胡乱应了一句,口哨又响起来。
我该怎么办?要不要马上把他“揪”出来,还是躲得远一点?
“喂,你们二位,谁先来呀?”老者已在对着挂在简易“墙”上的镜子“相面”了。理发员抖着围巾,转身问我们。
小伙子慌忙站起身,拔步却往外走:“哎,你理吧,我有点急事,得走。”他对我说。
走?便宜你!我一把拉住他:“喂,你有事就先理嘛,我不忙。”先稳住他,至于下一步,我还得好好想一想。
理发师傅笑着向我点点头,那有节奏的“嚓嚓”声很快伴着两个人的谈话又响起来:“要个啥发型啊?”
“你看着来吧。”
理发师傅转身抓毛巾擦了擦脸上的汗:“小伙子,工作啦,还是念书呢?”
“俺是临时工,正给热电厂撅屁股挖地沟呢。”
“甭愁,临时工也照样出息人。有句老话说‘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当年诸葛亮未出隆中时,其实也是个待业青年,一直待到二十七岁,未出茅庐,先定三分天下。汉朝还有个韩信,当待业青年时,受辱胯下都不在乎,后来为汉高祖打天下立下了大功。人生就怕没个志气,对不?”
我惊羡理发师傅的博识和引经据典的能力,我无心再看书,便也加入了谈话:“师傅,您没少读书呢。”
1.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小伙子的捡钱行为,“我”和理发师傅形成鲜明对比,理发师傅和“我”虽心照不宣,但表现不同:“我”急着要揭穿小伙子,理发师傅平静温和、照常工作。
B.“此时,再看那小伙子,端坐椅上,双目紧闭”,“端坐”“双目紧闭”,作者通过对小伙子的动作和神态描写,为结尾小伙子决定放下钱埋下了伏笔。
C.标题“清风拂面”既指自然界的风和小姑娘用扇子扇的风,给人带来凉爽;也指理发师傅对小伙子的包容、爱护,小伙子的知错能改,像清风一样使“我”舒畅。
D.“嘴里却一刻不停地吹着口哨”显示小伙子捡钱前的紧张激动,“口哨独奏戛然而止”承接上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小说运用了第一人称,在叙事上有什么作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柚子①
废名
柚子是我姨妈也就是我妻姑妈的女儿。妻比柚子大两岁,我比妻小一岁。妻因为外祖母的媒介,在襁褓中便替我们把婚约定了。我用不着喊妻作姐姐,柚子却一定要称我作哥哥。
外祖母的村庄,后面被一条小河抱住,河东约半里,横着起伏不定的山坡。清明时节,满山杜鹃。我捏着花回去,望见柚子在门口,便笑嘻嘻的扬起手来;柚子趁这机会也就嘲弄我几句:“焱哥替芹姐折花回来了!”柚子接着花,坐在门槛上唱起歌来了。
杜鹃花,朵朵红,爷娘比我一条龙。哥莫怨,嫂莫嫌,用心养我四五年;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