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8题,约10330字。

  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2023. 01
  一、本大题共4小题,共11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1题。(共2分)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被承认为真理,正是千百万群众长期实践证实的结果。毛主席说:“许多自然科学理论之所以被称为真理,不但在于自然科学家们创立这些学说的时候,而且在于为尔后的科学实践所证实的时候。马克思列宁主义之所以被称为真理,  ①  不但在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人科学地构成这些学说的时候,  ②  在于为尔后革命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实残所证实的时候。”(《实践论》)马克思主义原是工人运动中的一个派别,开始  ③  不出名,反动派围攻它,资产阶级学者反对它,其他的社会主义流派攻击它,  ④  ,长期的革命实践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是真理,终于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指导思想。
  (取材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根据上下文,下列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①也      ②而且   ③并   ④但是      B.①也      ②更   ③也许   ④因此
  C.①其实  ②而且  ③并   ④因此     D.①其实   ②更   ③也许   ④但是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4题。(共9分)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在具体阐述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前,需要对“文化基本精神”一词的含义做一点说明。何谓“精神”?就字源来讲,“精”是细微之义,“神”是能动的作用之义。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指文化发展过程中精微的内在动力,也就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
  中国文化丰富多彩,中国思想博大精深,因而中国文化的基本思想也不是单纯的,而是一个包括诸多要素的统一体系。这个体系的要素主要有四点:(1)刚健有为,(2)和与中,(3)崇德利用①,(4)天人协调。其中“天人协调”思想主要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甲】思想主要解决人自身的关系,即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关系;【乙】的思想主要解决人与人的关系,包括民族关系,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人伦关系;而“刚健有为”思想则是处理各种关系的人生总原则。四者以“刚健有为”思想为纲,形成中国文化基本思想的体系。
  “刚健有为”的思想源于孔子,到战国时期的《周易大传》已见成熟。中国文化的基本思想是一个系统,其纲领“刚健有为”思想也自成系统。
  粗略地看,《周易大传》提出来的“刚健有为”思想包括“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两个方面。《象传》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体运行,永无已时,故称为“健”。“健”含有主动性、能动性,以及刚强不屈之义。君子法天,故应“自强不息”。“自强不息”也就是努力向上, 绝不停止。此外,刚健还有“独立不惧”“立不易方”之义,也就是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 贱不能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