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620字。

  诗歌专题训练——诗歌反映的社会现实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遣兴【1】
  杜甫
  蓬生非无根,漂荡随高风。
  天寒落万里,不复归本丛。
  客子念故宅,三年门巷空。
  怅望但烽火,戎车满关东。
  生涯能几何,常在羁旅中。
  注释:【1】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因谏丢官,曾流寓陇右。这首诗写于此时。
  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蓬生”四句描写风急蓬飞的景象,奠定全诗悲凉的感情基调。
  B.“客子”两句写出诗人飘零异地的人生处境和久别思乡的心情。
  C.“怅望”两句将个人境遇与社会现实联结,并运用了细节描写。
  D.全诗以比兴起笔,继而以赋展开,结尾以问答形式,直抒胸臆。
  2.杜甫的诗被誉为“诗史”,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此诗写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巴江
  郑谷①
  乱来奔走巴江滨,愁客多于江徼人。
  朝醉暮醉雪开霁,一枝两枝梅探春。
  诏书罪己方哀痛,乡县征兵尚苦辛。
  鬓秃又惊逢献岁,眼前浑不见交亲。
  [注]①诗题下原注:“时僖宗省方南梁。”郑谷,唐朝末期著名诗人,今江西宜春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的“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既包含了个人的怨愁,也糅合了时代的悲愁。
  B.雪过天晴,梅花报春,这让朝暮借酒浇愁而度日的诗人暂得安慰,不快之情也稍有缓解。
  C.“献岁”即进入新的一年,指一年之始;与上文的“雪” “一枝两枝梅探春”形成照应。
  D.时序更替,新春又至,尾联表达了诗人年老体衰的感慨,以及“每逢佳节倍思亲”之情。
  2.郑谷诗素有“诗史”之称,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的哪些社会现实?
  三、阅读下面这首汉乐府,回答后面的问题。
  妇病行
  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①前一言。当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翩。“属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儿饥且寒,有过慎莫笪笞②,行当折摇③,思复念之!”
  乱曰:抱时无衣,襦复无里。闭门塞牖,舍孤儿到市。道逢亲交,泣坐不能起。从乞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