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29530字。

  河北省邢台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5 题。
  材料一:
  2021 年 12 月,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胡小武教授注意到,作为城市化过程中衍生的一种新 现象,“断亲”似乎越来越多地发生在青年人身上。
  “断亲”指的是基于血缘联结的亲戚关系逐渐淡化, 一些“90 后”“00 后”越来越疏于与亲戚产生情 感联系的一种现象。“断亲”主要表现为“基本不走亲戚”,而非正式断绝亲戚关系。相关调查显示,越 是年纪大的人,与亲戚之间的联系越频繁,关系越密切;越是年轻人,  “断亲”现象也就越普遍。
  那么“断亲”背后,中国家庭亲缘关系究竟发生着怎样的变化?
  过去中国社会以扩大家庭为主, 亲缘关系较为紧密。由于交通信息相对闭塞,人们的社会活动空间相对 有限, 生产生活及情感所需的信任关系和互助资源, 在很大程度上依托各种亲戚关系, 因而基于血缘关系 的亲戚是最可靠和稳定的社会关系。
  进入现代化、开放性、高流动性的社会后, 中国人的社会关系网络发生较大变化,以学缘而非血缘的 同学关系、校友关系逐渐占据社会关系的重要方面。再加上现代社会中血缘亲朋因拆迁、借贷、财产继承、 家庭攀比等造成的心态失衡,亲缘之间的“利益冲突”逐渐超越“利益链接”的比重。因此,从传统到现 代社会的重大变迁中,亲戚关系式微成为一种客观社会事实。
  “内卷”环境加剧。00 后的独生子女常年游走于各种课堂之中,他们从小在内卷化的教育体系内生长  生活。特别是大城市中的青少年学生,几乎从小就周旋于各类培训班,休闲生活被极大压缩,社会交往特  别是走亲戚形态的交往更少。久而久之,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亲戚“不在场”或被同学所替代, 致使“断亲” 成为必然。
  城市化与社会流动造成居住地分离。中国开启加速城镇化进程后, 有超 6 亿人口陆续从乡村迁移到城 市, 其中超过 2 亿人口实现跨省市居住流动。远距离流动造成兄弟姐妹分别居住在不同城市。家庭成员居 住分离, 使他们的下一代从小缺乏对亲戚的亲密接触与频繁交往,亦加速青年世代“断亲”行为。
  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小家庭独立自主性增强,对传统社会相对紧密的亲戚关系冲击较大。市场经济下 的银行贷款和国家先后推动的全民医保、社保, 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以及大学内各种奖学金、困难补贴、勤 工助学等方式, 让很多家庭可以不再通过亲戚网络来获得生存和发展资料。这种因经济独立而带来的安全 感和衣食无忧的生活方式,直接冲淡了新世代青年群体对亲戚之间礼物馈赠的渴求,并在情感上也降低了 对亲戚的心理需要,青年世代“断亲”变得自然而然。
  互联网时代的青年生活方式更加原子化。生活方式决定人们的交往方式。00 后世代的日常生活,因互 联网而改变, 也都在互联网中实现。特别是随着国家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广大的乡村地区也基本 上实现网络覆盖, 乡村孩子与城里孩子共享同一个互联网世界。互联网让 00 后青年群体更加享受“人与 网”的日常生活方式,而不是现实中“人与人”的生活方式,走亲访友这种长辈坚持的社交方式,已经被青年群体逐渐放弃。“断亲”现象因“网络原住民”沉溺虚拟生活方式的陌生人社交,在现实中不断上演。
  (选自胡小武《“断亲”背后的亲缘关系重构》, 有删节)
  材料二:
  青年群体“断亲”之后,中国人的亲缘关系将会走向何处?
  中国人向来重视情谊,这体现在乡野、在市井、在家国,在一切人与人产生联系的场景之中。也正因 这份对情感的重视,类似亲缘关系、师生关系、邻里关系变淡等话题才屡屡引发热议。理性观之,今天的 中国社会正在经历深层次变革,各种人际关系都面临着重新磨合调整再建构的过程。比如,亲友虽生活在 不同时空,但各种“欢乐一家人”的微信群里,莫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现代社会“断亲”似乎越来越多地发生在了青年人身上。学缘关系也逐渐取代血缘关系,成为最重 要的社会关系。
  B.当如今的青年人有朝一 日成了家长,这些包含有“亲缘唤醒”功能的心理期盼自然而然就会让他们 慢慢都络。
  C.亲人拉起微信群、邻里之间相约露营、小区住户在抗疫期间彼此关照,这些即是中国社会文化始终 不变的精神内核。
  D.传统中国社会常需要依赖亲戚关系取得互助资源,如今人们获得资源的方式更加多元,这也成为如 今青年世代“断亲”的原因之一。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断亲”现象可以说是传统社会迈向现代化社会过程中的一种衍生现象。
  B.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  “断亲”的问题,但是两者的侧重点有区别。
  C.材料一通篇对“断亲”抱有一种明显的忧虑,相较而言,材料二的态度更客观理性。
  D.互联网虽然让青年人的生活方式更原子化,但它其实也可以被用来维护亲情。
  3.下列选项中,最贴合材料一观点的论据是 (     )  (3 分)
  A.台湾青年演员魏晖倪因为工作留在北京过年,除了为自己备好“一解舌尖上乡愁”的年夜饭,更与 岛内家人早早约好“云上”围炉、拜年。
  B.“今年读书父母终于不用再帮我向亲戚借钱了。”来自千岛湖的学生戴建征接过杭州福彩中心的 5000 元助学金,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C.湖南多家教育类相关上市公司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免费开放在线课程,助力“云 课堂”的搭建,保障学生在家学习质量。
  D.在温州农村,婚礼习俗也越来越有文化味了——文化礼堂里张贴着喜字,披挂着红纱,父母致辞叮 嘱传承家训家风,全村乡亲踊跃观礼贺喜。
  4.从《论语》 中子路、 曾皙等人侍坐时的亲近,到今天同学们毕业分离时的不舍,中国人一直都比较看重
  “同窗”情谊——学缘关系。请结合材料一中第 4-8 段的相关内容和生活实际,分析“学缘关系”在中 国社会为什么一直比较重要。  (4 分)
  5.在讨论当下青年人的“断亲”现象时,有人说,如今的小青年都厌烦亲戚,就是因为现在的青年人普遍 都很自私,对亲情很淡漠。这样的说法既不合事实,也有违逻辑。请运用相关逻辑知识,结合材料,分 别对这种说法的论点和论证进行反驳。  (4 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本题,需要将选项回归原文,用原文相关信息辨析选项。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推断。解答本题,需要将选项与原文相关信息进行对比,进而辨析选项正误。
  (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论点论据的理解与辨析。解答本题,需要先理解选项信息,再联系原文观点进行辨析。
  (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本题,需要先了解题干信息,再筛选原文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文本一:
  攀登者【注】
  阿 来
  秋雨,风声。
  一盏马灯下,王五洲和李国梁相对而坐。
  李国梁敲着桌子说:“这些外国人,一到关键点就语焉不详。这书上写的‘我战胜了那块看起来高不 可攀的二十多英尺高的岩石,身体疲惫,意识模糊’ ,这不等于什么都没有说嘛。 ”
  王五洲说:  “这就不用他们多说了,分明就是第二台阶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