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24950字。

  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诊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2022年12月    考试时长: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先秦儒家在考量人与动物的关系时,强调和谐、仁爱。如何实现此种理想?路径就是“尽物之性”,即万物向荣,各尽其性。董仲舒在总结儒家的仁爱思想时所说的“质于爱民,以下至于鸟兽昆虫莫不爱。不爱,奚足谓仁?”实质上不过是对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下处理人与物之关系的态度的延伸表达而已。不过,在先秦儒家看来,对动物的爱与对人的爱还是有区别的。这种有区别的爱源于儒家的差等之爱理念。这种差等之爱循着“亲亲——仁民——爱物”的路径递减。对人的爱尚且为差等之爱,对动物的爱自然又次之。
  那么,在利用乃至食用动物方面,先秦儒家如何做到与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相一致的呢?他们的做法是:制天命而用之,杀伐以时。荀子认为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而动物“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牝牡而无男女之别”,其道德地位自然低人一等,因此动物可以为人所用。不过他并不主张对动物随便利用和过度利用,而是主张遵循自然规律而用,即“杀伐以时”。他说:“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鳢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从实践层面讲,这种做法至少始于禹王时代。
  (摘编自王云岭《儒家视野中人与动物的关系与启示》)
  材料二:
  我们之所以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其作为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原则,乃是因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地球上本无人类,后来才有人类——地球形成已有45亿年,产生生命已有42亿年,出现人类不过短短的300万年,这是科学事实。地球可以没有人类,人类却不可以没有地球,地球是至今为止被发现唯一有生命存在、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这也是科学事实。我们对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讨论应基于上述科学事实,并把握两个所指: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先秦儒家崇尚仁爱,但对人有亲疏之别、差等之爱,对于人与动物,他们认为爱人甚于爱物,也是有差别的。
  B. 人类离不开地球的哺育,地球更离不开人类的力量支持,二者互相依赖,互相支持,才有了今天生机勃勃的地球生命。
  C. 人类无视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和自我调节机制而为所欲为,最终导致环境危机,是因为人们未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
  D. 材料三中“能动性”主要指人类的主观意向和活动,如“杀伐以时”和“掠夺和浪费自然资源”都属于此类。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荀子看来,人类有智慧和道义,有超出动物的道德水平,因此人利用动物、杀伐捕猎是有其天然的合理性的。
  B. 材料一中多处引用古人古籍名句,材料二中列举了一组数字,这些内容都为观点的论证提供了有力的材料支撑。
  C. 恩格斯的话说明,急功近利的观念最终将祸及自身,所以人们不能忽视人和自然之间物质交换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
  D. 材料二中 “生命共同体”,是指人与自然的一切生命都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这与材料一中先秦儒家的观点完全不同。
  3. 下列说法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B.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
  C.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D.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4. 简述材料三的论证思路。
  5.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请结合材料谈谈其理论依据。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地球更离不开人类的力量支持”“才有了……”错误。夸大人类对地球的作用,原文是“地球可以没有人类”,说明对地球而言,“人类的力量支持”绝非必要。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这与材料一中先秦儒家的观点完全不同”错误。由材料一第一段“先秦儒家在考量人与动物的关系时,强调和谐、仁爱……路径就是‘尽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矿车
  【日】芥川龙之介
  良平八岁那年,小田原和热海之间开始铺设小火车轨道。他每天都去村边观看这项工程。说是工程,其实只是用斗车装运土方——不过良平正是对此颇感兴趣而跑去观看的。他想至少能坐一次矿车,哪怕仅仅一次。
  一天,良平一个人来到工地,他站在那里看着斗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