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0330字。

  四川省德阳市2023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语文试卷
  说明:
  1,本试卷分第工卷和第I卷,共10页。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草稿
  纸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2.本试卷满分150分,150分钟完卷。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对美的认识有相对与绝对之分,把这两者推向极端,就成为美学中的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
  在中国美学史上,儒学对美的主张,基本上属于绝对论的,如孔子对“韶乐”的评价。就认为
  是尽善尽美的。而道家则是相对论者,如老子认为关与丑是相对而言的,而且是可以转换的,
  没有丑,即无所谓美,所以只知美之谓美,也就无所谓美了;如果一味地追求美,超过了美的界
  限,美就可能转化为丑。因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这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合乎辩证法的。这些思想对于建立朴素的、辩证的美学观很
  有意义,根据这些思想.进一步提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巧若拙,大辩若讷”,“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等思想。庄子进一步发展了老子的“自然” “无为”的思想,大力攻击文章礼乐有失性
  命之情,并把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发展为相对主义。如在《知北游》中提出。“天地有大美而
  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
  为,大圣不作,观乎天地之谓也”。他把美与无为密切结合起来。以此得出天地之美与万物之
  理,发展了道家归真返璞的思想。在庄子看来,人只有达到听其自然,超乎一切利害得失.才能
  排除一切痛苦,实现超脱,以达到无我之境,才能“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庄子这些思想,对后
  世美学思想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但他从另一方面,也把老子的相对论发展为相对主义,
  如在《齐物论》中提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
  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在(至乐》篇中也讲到同样的事实.指出:“《成池》《九韶》之乐.张之洞庭之
  野,乌闻之而飞,兽闻之而走,鱼闻之而下人,人卒闻之,相与还而观之。”在这里阐发了他的美
  的相对性的观点,而且把相对性引向相对主义。美具有相对性是对的,但引向极端而成为相对
  主义则是错误的。毛嫱、丽姬之美,是客观存在,《成池》《九韶》之美、也是客观的事实,是人们之共识。
  庄子以相对主义否认美的绝对性,把一个正确的原则引向错误的道路;而且把人和动物相捉并论,从根本上否认了审美是人所独有,这是我们所不能同意的。
  当然同属一个景物,反映在不同境遇不同心态人的身上,可能有不同的体验。范仲淹在
  《岳阳楼记》中记述“淫雨霏霏”与“春和景明”引起人们两种不同的情感体验,而这两种不同的
  情感体验,又都与个人的主观遭遇有关。假如不是“迁客骚人”的话,即是遇上前一种景象,也
  不一定会产生“满目萧然,感板而悲”的情感;相反的,如果自身是“迁客骚人”,即使遇到后一种
  景象,也很难产生“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的情感。由此可见,景物是客观
  的存在,而感受则是主观的体验,美感是具有相对性的。范仲淹最后的结论是:“古仁人之心,
  或异二者之为”,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不受主客观的影响,能够做到“先下之忧而优,后
  天下之乐而乐”,正确处理景物与情感的关系,提高主观认识,辩证地处理相对性与绝对性的关
  系。
  所以客观事物的美与丑,反映在情感上的苦与乐,都存在有相对性与绝对性的复杂关系。
  作为一个作家和艺术家,应当站在社会进步的立场上,捕捉生活中美好的事物,给以艺术加工,
  使其典型化,理想化,用以教育群众,鼓励人们前进,推动社会发展。
  (摘选自黄济《教育哲学通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对美的认识有相对与绝对之分,在中国美学史上,儒家属于绝对论,道家则是相对
  论。
  B.因为庄子发展了老子朴素辩证法思想,所以对后世美学思想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影
  响,
  C.庄子相对主义错在:否认美的相对性,而且把人和动物相提并论,否认审美是人所独有
  的。
  D.迁客骚人面对“淫雨霏霏“春和景明”两种景象都可能产生“满目萧然,感极而悲”的
  情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黄济认为美具有相对性,但不可因此否认美的绝对性,从而走入相对主义的迷途。
  B.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第2、3段分别围绕美学中的“相对主义”、“绝对主义”展开论证。
  C.作者用《知北游》的例子,意在说明庄子将美与无为密切结合,发展了返璞归真的思想。
  D.文章多处引用古诗文.有力证明观点的同时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典雅厚重的韵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清瘦为美的人不会觉得体态丰盈的唐朝绝美杨玉环是美女,这侧重表现美的相对
  性。
  B.“各美其美”谈到每个人或者每个民族客观上必定有美丽的点,这侧重表现美的绝对
  性。
  C.作者认为音乐《成池》《九韶》之美,是客观的事实,是人们之共识,这侧重表现美的相对
  性,
  D.在大家眼中,爱斯梅拉达有美丽绝伦的外表又有高尚纯洁的心灵,这侧重表现美的绝
  对性。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近日,三星堆博物馆川蜀麻将摆件走红,四个青钢小人围坐一桌打麻将,写实又可爱。工
  作人员介绍,青铜小人除了打麻将形象,还有蜀绣、功夫茶、变脸等形象。这一系列文创产品是
  将文物与四川民俗习惯结合,后续还会推出以四川美食为主的系列文创产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