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0900字。

  重 庆 缙 云 教 育 联 盟
  2023年高考第一次诊断性检测
  语文试卷
  考生须知: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全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宋韵美学具有非唐的大国韵度。如果说唐代诗人的大量边塞诗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大国气度和多民族文化交融,那么,宋代艺术就不免刻意调低了此一音高,而以相对纯粹的中国品格凸显出来,它以婉约风格的宋词和经典色彩的天青色宋瓷为代表。又如果说唐人以气胜,那么宋人以韵胜。气更偏于自然,韵则偏于人化。不妨说,宋代文化终于脱胎换骨,形成了中华文明传统的新内核,它具有某些内敛又优美的品格,这些品格具有极度向内搜求的特点。似乎,近世感的获得是不需要历史连续性的,这就使得向历史回溯失去了必要性和动力。质言之,唐宋之际发生了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在基础性的意义上,我们说它的大国韵度在某种程度上是“非唐”的。
  (摘编自张节末《论“宋韵”的美学向度》)
  材料二
  关于宋代文化的特点,有不少学者作过探讨。著名宋史专家刘子健具体论证了宋代尤其是南宋文化的“内省”特点。傅乐成教授总结唐、宋文化“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唐代文化以接受外来文化为主,其文化精神及动态是复杂而进取的”,宋代文化则在“民族本位”的基础上,转向“单纯与收敛”,到了南宋,由于道统思想的确立,其“民族本位文化益形坚固,其排拒外来文化的成见,也日益加深”。也就是说,宋代文化具有既单纯内敛又具有排他性的特点,这与刘子健的“内省说”有相同之处。宋代文化的确具有“内省”或“内敛”等特征,但如果作深入观察,也许可以发现生于忧患、长于忧患的宋人在“祖宗家法”引导下,通过内省创造的所谓“宋型文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代的大国气度和多民族文化交融从其边塞诗中可以窥见,宋代艺术则以婉约词和天青色瓷器为代表。
  B.对于宋代文化具有既单纯内敛又具有排他性的特点的说法,作者不赞同,但认为傅乐成和刘子健都赞同。
  C.作者认为,宋人的内省是具有忧患意识的宋人在汲取人类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广博深厚、大气开放的气度。
  D.“道中庸”指通达中庸之道,宋人可通过这一途径提高自身的修养,进而达到既高大又光明的精神境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因为近世感的获得不需要历史连续性,所以宋文化没有继承唐文化,就发生了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体现了宋人乃至自宋之后中国人深厚的家国情怀。
  C.材料二引用邵雍和范仲淹的话,证明了宋人在内忧外患之中内省,在内省中寻找立身之本的观点。
  D.材料二中的“祖宗家法”主要包括中央集权制度、科举制度等,它保障了宋代文化意与韵的形成。
  3.下列选项,最能体现宋韵文化中“内省”特点的一项是(   )(3分)
  A.宋代瓷器,汝、官天青,定窑牙白,设色素雅、造型简约,却能引人进入“豪华落尽见真淳”的境界。
  B.从宋代开始形成了沿西湖堤岸种桃柳的特色景观,在宋韵文化的投射下,柳树已然成为西湖乃至杭州的精神符号。
  C.宋代是中国茶文化的鼎盛时期,上至王公大臣、文人僧侣,下至商贾绅士、黎民百姓,无不以饮茶为时尚。
  D.《梦华录》中的大宋美学令人惊叹,从钱塘到东京,浓郁的生活气息与市井风情,仿佛一幅立体的《清明上河图》,在眼前徐徐展开。
  4.材料一中说“宋韵美学具有非唐的大国韵度”,请结合两则材料说说“非唐”体现在哪几个方面。(4分)
  5.哪些因素促使宋代文化形成“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的意韵?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凶犯
  【俄】契诃夫
  在法院审讯官面前站着的是一个身材矮小、瘦弱无比的庄稼汉,穿着花粗布衬衫和打补丁的裤子。他的脸上胡子拉碴的,一脸的麻子,两条浓眉耷拉着,让人很难看清他的眼睛。他脸上的表情十分冷漠。他还光着脚。
  “丹尼斯•格利果利耶夫!”审讯官开口说道,“你往前站一点儿,回答我们的问题。本月7日,也就是7月7日早晨,铁路护路员巡查路况时,在141俄里处,当场发现你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