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2370字。

  复习03:修辞手法(教师版)
  修辞手法知识清单
  一、比喻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配合。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不用比喻词。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例如:那里四周是山,环抱着一潭春水,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例如:我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
  (更多借喻的例句)
  (1)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2)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国际歌》)
  (3)“丢掉箱子逃吗?”但是另一个火花格外明亮地闪了一下。  (高尔基《母亲》)  (喻指头脑里的想法)
  (4)林冲踏着乱琼碎玉,飞奔而去。 (喻指冰雪)
  (5)其缺点是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拣了芝麻、绿豆却丢了西瓜。
  知识补充:
  博喻:把一个本体比作几个喻体,形成“……像(如)……像(如)……像(如)……”的句式。又叫连比。运用博喻能加强语意,增添气势。
  一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的灰色的瓦瓴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比喻的作用:
  1.化平淡为生动;     2.化深奥为浅显;             
  3.化抽象为具体;     4.化冗长为简洁。
  二、比拟
  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格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1.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拟物:(1)敌人夹着尾巴逃跑了。
  (2)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3)在这里的人们中间,我最不愿与之离别的就是海涅,我恨不得把您也装进我的行李袋里去。(马克思《给海涅的信》)
  比拟的作用:
  1.色彩鲜明;    2.生动形象;    3.表意丰富。
  三、借代
  用相关事物来代替要表达的事物。本体不出现,借用一个事物来代替;本体与借体是密切相关的两个事物,存在着具体与抽象、部分与整体、专名与泛称、特征与本体等关系。
  1.用事物特征代本体事物。
  例如: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2.用具体代抽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