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2020字。

  注意事项:
  东莞市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查高一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 23 题,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1.请将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卷内或者学校提供的机读卡上。每题选出答案后,学校考生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2.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   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古诗文阅读(46 分)
  (一)理解性默写(每空 1 分,共 8 分)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涉江采芙蓉》中“ , ”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和爱人相爱却不能相守,团聚无望的忧伤之情。
  (2) 《劝学》中“ , ”启迪我们:整天沉溺于空想,不如抓紧时间学习。
  (3)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 , ”写出了沦陷区百姓忘却亡国之耻,安于异族统治的现象。
  (4) 姚鼐《登泰山记》中的“ , ”写出了因道路冰滑而登山不易的情景。
  (二)阅读下列课内文言文,完成 2~4 题。(每题 3 分,共 9 分)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
  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
  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
  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   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   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   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
  《师说》以贻之。
  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同“授”,传授B.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无论,不分
  C.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小的方面学习
  D.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模仿,效仿3.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例:师不必贤于弟子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4.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本文第一段首先阐述了老师的作用,然后论证从师的必要性,最后总结出择师的标准。 B.本文第二段使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讽刺了士大夫之流虚荣自误、迂腐可笑的不良言行。 C.本文最后一段提到的“古文”是指六朝以来重文轻道的骈体文,“六艺”是指《诗》《书》
  《礼》《乐》《易》《春秋》。
  D.本文作者韩愈针砭时弊,有理有据地批判了当时社会“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 5~9 题。(共 20 分)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
  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注],一月之间,即平复矣。府吏倪寻、李延共止,俱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