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510字。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8分)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fēi( )红的轻云,但花下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 ),wǎn( )如小姑娘的发髻( )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鲁迅《藤野先生》
1.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①油光可鉴( ) ②发髻( )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①fēi( )红 ②wǎn( )如
3.下列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标致:漂亮。这里是对清国留学生的赞美。
B.烂熳:颜色鲜明而美丽。
4.在文段中找出一个比喻句,工整地抄写在横线上。(2分)
5.古诗文默写(7分)
(1)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李白《渡荆门送别》)
(2)树树皆秋色,□□□□□。(王绩《野望》)
(3)□□□□,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4)《使至塞上》一诗中表现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也暗示出战事频繁的句子是:
□□□□□,□□□□□。
(5)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借眼前之景,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二、阅读(45分)
(一)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6~8题。(7分)
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6.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2分)
(1)念无与为乐者( ) (2)庭下如积水空明( )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苏轼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表达的感情一致。
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等句都与“闲”有关。
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自称“闲人”。
D.文章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给人以清静雅致的感觉。
8.文中画浪线的句子“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3分)
(二)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9~11题。(8分)
但识琴中趣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①侃之曾孙也。祖②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相邻之所贵。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③融然④。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⑤素琴一张,弦徽⑥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晋书??陶潜传》节选
【注释】①大司马:官名。②祖:祖父。③适:满足。④融然:和悦的样子。⑤畜:通“蓄”。⑥徽:系琴弦的绳子。
9.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潜亦无所辞焉( ) ②雅咏不辍( )
10.用“/”为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二处)。(2分)
惟 遇 酒 则 饮 时 或 无 酒 亦 雅 咏 不 辍
11.文中陶渊明“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并自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你认为陶渊明的“琴中趣”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情趣?(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7分)
《回忆我的母亲》节选
朱德
①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②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