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190字。

  部编版(2016)八年级上册 《记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
  教学目标
  1.疏通语意和文意,感受作者笔下⾼妙的事、景、情。
  2.分析和鉴赏重点语句,品味作者⾼超的艺术⼿法。
  3.深⼊探究,理解作者⾼逸的精神境界。
  4.通过两个文本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的比较,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审美鉴赏水平和文化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
  1.品鉴写景句“庭下如积⽔空明,⽔中藻荇交横,盖⽵柏影也。”和“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学习作者敏锐的感受能力和⾼超的艺术⼿法。
  2.由事及⼈,体会苏轼⾼逸和张岱高冷的精神境界。
  教学难点
  1.寻找两个文本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从而提升思维品质、审美鉴赏和文化理解能力。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解读《记承天寺夜游》
  (一)导入
  (二)⼀读,正音、明义、说事(怪事/趣事?)
  1.教师范读全⽂,学⽣正⾳、明义。
  2.请学⽣找出文中叙事的句⼦(“元丰六年……步于中庭”),学⽣⻬读。
  3.问:写了⼀件什么事?引导学⽣概括或关联文题回答:“夜游”(独往承天寺,寻知⼼⼈同游)。
  4.问:夜游的缘起是什么?引导学⽣回答:“月色入户”或赏⽉。
  5.问:夜游的同伴是谁?引导学⽣回答:张怀民(苏轼与张怀⺠因境遇相似、习惯相同、趣味相同⽽“相与”夜游。)
  6.探究:夜游赏月是怪事还是趣事?引导学⽣思考:俗人以为怪,逸人以为趣。
  7.学⽣活动:翻译叙事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