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670字。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反复诵读课文,培养诵读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体味文章写作手法及语言风格,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悟张岱超凡脱俗的雅趣和深沉的故国之思。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多形式诵读、品一品文章美点作为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中白描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设想
  初中语文教材中,凡千字左右的课文都可以看作是“简文”。特别是一些经典的文言短文,更是如此,比如《承天寺夜游》《小石潭记》《湖心亭看雪》等等。“简文”学生读起来比较容易理解,教师教学也较为简单,大多能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故而许多教师在教材处理上也就不够精细。简文虽然文本简短,但内涵丰富,提倡“简文深教”,多层次挖掘文本内涵,这对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我们以《湖心亭看雪》为例,其中一段精妙的描写堪称经典。所以在教学中是不容忽视的,必须花大量工夫去解读和引导学生欣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因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文章。
  四、教学方法:
  八年级下期的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文言文学习,已经积累了一些词汇,也学习了文言文的一些阅读方法。本课属于略读课文,通过事前预习,可以了解有关背景,疏通课文内容,熟悉全文大意,把握一些需要掌握的实词虚词。所以,对文中描写的雪景的赏析和体会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感情是重点,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诵读法、讨论探究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我国当代著名作家梁衡在《秋月冬雪两轴画》一文中高度评价了两篇文章,他说:“有一种画轴,且细且长,静静垂于厅堂之侧。她不与那些巨幅大作比气势、争地位,却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惹人喜爱,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他说的其中一轴精品只有84个字,特别精妙的一段全段在写月,但全段无一个“月”字,这就是我们上一期学过的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另一轴精品(板书:精品)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明朝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全文只有159个字(学生数一数)。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张岱是公认最伟大的明代文学家,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绝代文学名著。他出身仕宦家庭,早岁生活优裕,晚年避居山中,穷愁潦倒坚持著述。一生落拓不羁,淡泊功名,具有广泛的爱好和审美情趣。他喜游历山水,深谙园林布置之法;懂音乐,能弹琴制曲;善品茗,茶道功夫颇深;好收藏,具备非凡的鉴赏水平;精戏曲,编导评论追求至善至美。前人说:吾越有明一代,才人称徐文长、张陶庵,徐以奇警胜,先生以雄浑胜。
  2.介绍背景
  本文选自《陶庵梦忆》卷三(西湖书社1982年版)。张岱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爱繁华,好山水。明亡以后,他避居于山中,专注从事著述。《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皆写于他入山以后,书中缅怀昔日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他刻意突出湖中人是“金陵人”,主要是为了表达对明朝兴盛繁荣时期的怀念与追思。
  3. 《陶庵梦忆》
  《陶庵梦忆》(共八卷)为明朝散文家张岱所著,也是张岱传世作品中最著名的一部。该书成书于甲申明亡(1644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