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3240字。

  内江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
  语  文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选择题(1、2、3、4、5、7、10、11、12、14题)时,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其余试题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内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2.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杜甫夔州诗吟咏的“夔府”多古迹废墟。在艺术史领域,古迹废墟是富含时间感与内省性的审美对象,怀古思幽之情必然为历史的残迹及其磨灭所激发。夔州诗抒写的历史地理时空中,无论是《咏怀古迹五首》还是《秋兴八首》,都是将个人遭际与家国情怀贯注于历史尘埃中颓变失色的旧迹里,形成系列围绕古迹古人、故国旧事而关切现实、怀抱天下的空间抒写,可谓咏古人之遗迹而“己之性情俱现”。
  夔州诗注重抒写圣人英雄功业消逝所余之“遗迹”,它吟咏人物往往以“英爽赫奕,千载如生”的形象,与他们建功立业留下的“空迹”①对比。杜甫喜用“空”与“虚”字刻画遗迹,以功业被人事与自然消磨而消逝抒写动态的废墟场景。《上白帝城二首》写“英雄余事业,衰迈久风尘”,围绕白帝城与三国祠庙遗迹抒写访古与怀古时空,强调英雄之“事业”不断为时间“风尘”磨砺而成遗迹。通过对“空迹”动态的空间抒写,杜甫塑造了一种对于“纪念”本身的怀古,“英灵如过隙”,功业勋德转眼成空,纪念功业而建的祠庙高堂也终究人迹罕至,功业之迹、纪念之所都陷落于山野江水与时间组成的消逝之网中渐成废墟。
  夔州诗对遗迹与废墟的抒写往往沿着时间与文明的脉络,寄托着对中华正朔的忧心,呈现出境界阔大的象征意蕴。夔州“夷夏”混合,南诏、吐蕃都先后引发战火,身处边地不断唤醒着杜甫的中华意识以及对中华文化正统脉络的怀想。夔府之文明与礼乐都在消退,“瘴”代指的物候与“蛮”代指的文化互为表里反复出现,通过这些意象与“地产厚而类繁”的中原景象对比,与圣人英雄遗迹结合描绘出一个华夏文明退场,唯有旧人旧事可追忆的“文化废墟”。因此,他在感慨“塞俗人无井,山田饭有沙”后就接着表达了对国朝恢复、雅颂重兴的期待,他对本地“风土恶”的评价,也建立在对华岳黄河的怀想上。
  杜甫由夔州一地拓展开到“中国”与“今昔”,塑造了意境阔大至华夏历史之“正”与“变”的空间。杜甫的空间抒写并不止于当下的山林皋壤,而是以主观思绪赋予地点与空间社会意义。他把“废墟空间”塑造由一时一地,推向空间阔大、时间悠远的象征层次:以“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抒写王朝与文明的多事之秋;以“汉朝陵墓对南山,胡虏千秋尚入关”的长时段时空塑造,将王朝危机颓败与华夏文明的危机颓败融于一体进行观照。夔州诗中的空间抒写因而由夔州延展开来,由西南至天下,由当下至往昔,以地理为表而文化为里,形成个体与家国、个体与历史、个体与道统血脉相连的浑厚诗境。
  在地理书写之外,夔州诗的怀古空间塑造以历史的“空迹”与“废墟”意象为枢纽,既有对 旧迹的游观追思,也有对“文章精神”之遗迹的追慕,并从夔州促狭的地理时空拓出,将家国兴亡、礼乐盛衰的动态历史时空放置在怀古空间抒写中,为怀古诗创作传统增添了浑厚的时空结构与美学意蕴。
  (摘编自孙纪文、王猛《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杜甫夔州诗的“遗迹”与“废墟”空间抒写》)
  【注】①空迹:前人空自留下的遗迹,空也含有清冷寂寥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怀古思幽之情必然诞生于感官心灵对艺术史领域中富含时间感与内省性的审美对象的观照中。
  B.夔州诗总是将圣人英雄“英爽赫奕,千载如生”的形象,与他们建功立业留下的“空迹”对比。 C.夔州诗中“文化废墟”意蕴丰富,寄托着杜甫对中华正统之忧和对国朝恢复、雅颂重兴的期待。
  D.“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同时观照王朝与华夏文明的共同危机,塑造长时段时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宗明义,点明杜甫夔州诗在古迹古人、故国旧事中寄托个人遭际与家国情怀的特质。 B.文章引用“塞俗人无井,山田饭有沙”,来表现夔州时期杜甫对中华文化正统脉络的怀想。 C.文章按总分总结构展开,主体部分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脉络清晰,思维顺畅,表意严谨。 D.文章末段不仅强调夔州诗空间抒写内蕴深厚的特点,也点明其对怀古诗创作传统的贡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夔州诗吟咏人物不止于悼念英雄人物本身的逝去,更着重抒写圣人英雄之事业不断为时间磨砺而成遗迹的感怀。
  B.夔州诗中的“文化废墟”由瘴蛮遍布、夷夏混合的夔州空间,富饶繁盛的中原景象与圣人英雄的遗迹共同构成。
  C.夔州诗在空间抒写上由夔州延展至天下,在时间抒写上由当下沟通往昔,表叙地理,里写文化,形成了浑厚诗境。
  D.因为夔州诗将书写地理与追思旧迹、追慕“文章精神”遗迹融合,所以能呈现家国兴亡、礼乐盛衰的动态历史时空。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这是一个不平凡的十年。探月工程“三步走”圆满收官;“天问一号”实现从地月系到行星际探测的跨越;中国空间站建设全面开始实施,并开启有人长期驻留时代;运载火箭加快更新换代,形成陆地、海上多样化发射能力……中国航天行稳致远,创新发展,不断刷新攀登航天科技高峰的高度,不断拓展航天科技应用服务的广度。
  胸怀航天强国梦想,中国航天深刻把握世界科技发展大势,瞄准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