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3720字。

  重庆市北碚区2022-2023学年度 (上)期末学生学业质量调研抽测高二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二语文试卷
  第 Ⅰ卷  阅读(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Ⅰ (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题。
  材料一:
  “似乎说了点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说”,一种废话式吐槽,已经成为最近这届年轻人之间最流行的梗。微博上,“废话文学大赛”达到了1.1亿的阅读量;豆瓣上也开展了废话文学、豆瓣废话学小组;B站上相关视频播放量轻松上百……轻松幽默无厘头,“抛开内容不谈,这话还蛮有内容的”,这就是“废话文学”的魅力,它是一场全民狂欢的“不好好讲话”。
  “废话文学”最典型的特征是说了和没说一样。但光废话还达不到“文学”的标准,只有带上点自嘲、讽刺、幽默,才能算一句合格的“废话文学”。“废话文学”考古群发现其渊源似乎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看着康熙大帝、尔康、甄嬛们一本正经地讲废话,观众老爷们属实是乐疯了。而视频的弹幕以及评论,也迅速成为了网友们交流“废话文学”的场地。“当康熙在怒斥群臣的时候,他在怒斥群臣。”“还好这个视频只有两分半钟,让我浪费了两分半钟的时间。”
  随着网友们对“废话文学”写作的得心应手,“废话文学”也衍生出各大流派。单位换算流,如“七日不见,如隔一周”,“十年生死两茫茫,五年生死一茫茫”,数学真好,你考虑过苏轼的感受吗?重复表述流,“我曾在极度愤怒的情况下非常生气”,“不能说毫无关系,只能说完全无关”;实事求是流,“股票的规律找到了,不是涨了就是跌了”,大师,全世界欠你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啊!
  如果你以为“废话文学”只有搞笑一个目的,那还是格局太小了。在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废话社交教学”正风起云涌,“废话文学”无疑已成为年轻人十分热衷的社交表达方式。“我这么穿还行吧?”“除了上衣、裤子、鞋子不太行以外,其他都还行。”这是陪老妈、女朋友等一切女性生物逛街时的标配语录。“高考考了多少分啊?”“不到750吧。”“有600分没有啊?”“肯定有考600分的学生,考600分以上的学生,那都有600多分。”此文应出自学渣自救手册。“什么时候结婚啊?”“领证之后就结婚。”此类废话套路同样适用于“你什么时候工作、生娃”等七大姑八大姨逄见必问的尴尬问题。“说得挺好的,下次别说了”,既委婉又讽刺,含蓄中夹着杀伤力,堪称反击对方讲话的教科书。
  随着互联网发展,资讯高度发达,到处充斥着废话连篇、毫无营养的营销文、八股文、套皮文,人们常常面对的不是信息的海洋,而是废话的海洋。出于对低信息量内容的不满和抗议,这届年轻人开始用“躺平”的方式予以反击。消解无用信息的方法,就是用同样的“无意义”进行对冲。于是“废话”式警句便被改造出来,形成明褒暗贬、饱含戏谑的阴阳怪气的、“你说的是废话,我说的也是废话”的狂欢。
  废话文学是火出圈了,但在互联网时代,一个梗火得有多快,它销声匿迹的速度就有多快。“废话文学”恐怕难以避免走上互联网文学先热后凉的老路,但并不代表其会完全淡出我们的生活。相比于消极躺平的亚文化和充满大道理的“鸡汤文学”,位于两者之间的“废话文学”更能折射出当代年轻人在不断搬砖拼搏中与生活和解的态度。我们并不会在正常的工作 秩序中玩梗,但生活中说点废话,至少是打开了一个宣泄情绪的出口。
  (节选自《废话文学: “不好好讲话”的全民狂欢》,真知网,李旋、宁珊)
  材料二:
  “废话文学”能迅速发酵流行, 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它是新晋的社交催化剂。虽然无厘头 甚至很无聊,但它构筑了一个“共通意义空间”。成长于网络空间的年轻人是分众时代的孤独 患者, 充满着对建立连接与归属感的渴望。梗文化无疑是一种“最大公约数”和“社交货币”, 在“废话文学”的字里行间,情感交流的有效信息其实也在悄然跃动。只要场合、时机运用 得当,“废话文学”能创造诙谐、缓解尷尬, 成为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三人行, 必有三人, 那咱仨就是一路人”,有人抛梗, 有人接梗,一传一回,年轻人的社交关系很快就能拉近。
  从快餐、快递到短视频、实时通信,“快”弥漫于现代社会的时空之中。而在人际交流与 信息传播领域,“废话文学”提供了一种延缓交流节奏的可能性。信息的爆炸式增长、高强度 输入, 会给人带来较大的精神压力, 甚至会使人的习得效率不增反降。在紧张的工作间歇, 或与挚友小聚时,为轻松交流气氛,打趣上几句“废话文学”,让思维合理张弛, 有助于情绪 的调整与积极状态的保持。
  人的需求是多元的, 娱乐精神还得有,让“废话”红一下也无妨, 无需大惊小怪, 但我 们不能陷入波兹曼所揭示的困境—— “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 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我们的互联网文化更不能成为波兹曼所警示的 文化——“一个因为大笑过度而体力衰竭的文化”。
  (节选自《废话文学:一种可玩的网络“梗”》)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康熙大帝》等历史题材改编的电视剧,有不少废话台词,非常符合“废话文学”的标准。
  B.学不会废话套路的年轻人, 再遇到诸如考学和结婚之类的盘问,就会显得很尴尬,不易 应对。
  C. “股票的规律找到了,不是涨了就是跌了”这样的“废话”充满了自嘲式的幽默和无力感。 D.成长于互联网环境的年轻人, 以创作和分享“废话文学”,来表达对海量信息的不满。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废话文学”绕口令般通俗,年轻人一说出口,就能传达情感交流的清晰信号,达到社 交目的。
  B.“废话文学”透露出玩世不恭的气质,折射出当代年轻人在工作压力中一种面对生活的 态度。
  C.在多变而复杂的人际交往中,插入点“废话文学”,让思维合理张弛,情绪得以调整, 是值得一试的办法。
  D.“废话文学” 是柄双刃剑,可能使互联网文化陷入娱乐主义困局, 冲淡人们对社会问 题的思考。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 (3 分)
  A.我买了辆黑色劳斯莱斯轿车去讨老婆欢心, 谁知老婆瞧不起,说它黑不溜秋的。 B.我长话短说, 但是说来话长。
  C.朱自清:得有点废话, 我们才活得有意思。
  D.我上一次遇到这么无语的事情还是上一次。
  4.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特点。 (4 分)
  5.不久前,一位大叔凭借一首形同废话的“诗”《对白云的赞美》,一夜之间火遍全网。请你结合材料,分析其走红的原因。 (6 分)
  天上的白云真白啊/真的,很白很白/非常白/非常非常十分白/特别白特白/贼白/极其白/ 简直白死了/啊……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娃的心娃的胆
  陈忠实
  司令跪倒在黄河水和沙滩相接的水边。眼前是翻卷着泥浪的黄河河面,右首是陡峭冷峻的 悬崖石壁。身后,十余位师长、团长、营长和众多随员也相继跪倒。稍远处,十余匹战马石雕 一般撑蹄昂首。三叩之后扬起头来,司令涕泪交流。
  每到清明,他都不忘给逝去的先祖烧香叩拜。现在,他以从未有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