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4180字。
广东省新高考普通高中学科综合素养评价
高三年级期末考
语文
本试卷共12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笔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笔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题与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共同富裕的关键问题在于财富创造与财富共享。数字经济是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天然具有创造财富的作用,但并不能自然地实现财富共享的功能。
数字经济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改善服务等方面创造数字红利。从数字经济中收获数字红利的机制是,数字技术降低个人、企业和公共部门间的获取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了贸易、就业、公共服务的便捷性、可及性和包容性。数字技术通过消除信息障碍、提高要素使用效率、革新产品和商业模式,实现更加包容、高效和创新的发展,产生消费者福利。数字红利主要有三种:经济增长红利,互联网能扩大贸易、提高资本利用效率并促进竞争;就业创造红利,数字技术促进自主创业、自营职业和灵活就业,为女性、残障人士、贫困人口和边远居民找工作提供机会,提高劳动生产率:政府服务红利,数字技术推助政府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更高效回应民需,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
数字经济带来的“鸿沟”是令人担忧的。数字经济发展中有三类“鸿沟”。一是数字鸿沟。数字鸿沟反映在技术富有者和技术贫穷者之间存在的不平等。数字鸿沟主要表现为区域之间的“城乡数字鸿沟”,以及居民之间的“代际数字鸿沟”。比如,有些老年人、偏远地区的人口,以及数字素养较低的人口难以享受数字经济的红利。数字鸿沟将产生新的机会不平等,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二是"鲍莫尔病"。
1967年,鲍莫尔提出,某个或某些领域的技术进步可能导致整个经济的劳动生产率增速放慢,因为进步部门的生产率相对快速增长将导致停滞部门出现相对成本不断上升。数字经济的生产效率提升潜能要高于传统经济,数字经济行业发展速度远超传统产业,行业领先的平台发挥“蒲公英效应”,数字经济发展好的城市形成良性循环,数字化转型滞后的行业和城市、乡村的发展越来越艰难。地区、行业和群体间初次收入分配差距可能进一步扩大。三是马太效应。数据驱动的数字经济创造了发展新机遇,但不会自然而然产生所谓的涓流效应,反而是"赢者通吃"导致一些领域出现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产生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如果大型互联网平台得不到有效规制,互联网巨头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垄断阻碍创新,平台之间相互屏蔽,将带来严重的社会不平等问题。
发展数字经济是"双刃剑",国家或地区只有缩小各种各样的"数字鸿沟",克服"鲍莫尔病",才能充分释放数字经济的红利。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既要充分激发数字经济在创“富”方面的积极作用,又要建立数字经济“带后富”“帮后富”的机制,应对技术进步冲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果共享。
(摘编自欧阳日辉《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
材料二:
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新阶段,应着眼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通过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把握世界科技革命带来的新机遇,推动产业变革,打造竞争新优势。虽然我国数字经济增速世界第一、规模稳居世界第二,但同世界数字经济强国相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数字技术能扩大贸易、提高经济资本利用效率,促进市场竞争,从而赋能经济增长、促进财富创造,实现财富共享。
B.数字经济在创造数字红利的同时,也带来种种“鸿沟”,可能扩大初次收入分配的差距,造成新的不平等问题。
C.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正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新阶段迈进,此时要做强数字经济,以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D.我国数字经济正迅猛增长,但要抢占发展新赛道,必须坚持数字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数字技术促进下,女性、残障人士、贫困人口和边远居民找工作机会变得更多。
B.一般来说,数字素养较高的人,比数字素养低的人更能享受到数字经济的红利。
C.实现从数字大国向数字强国的升级,更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D.与其他领域相比,教育、医疗等重点民生领域数字化水平偏低,需要持续提升。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从数字经济是"双刃剑"的角度,分别分析了数字经济的三种"红利"与三类"鸿沟",着重讨论了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B.材料二从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和完善共享数字红利机制三方面,论述通过做强做优数字经济,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C.材料三借助表格分析了不同群体的数字素养,从中可知群体的数字素养与其从事的职业、学历背景和收入水平,呈现一定的相关性。
D.三则材料都认同数字素养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其研究成果为我国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提供了智慧。
4.请简要概括由材料三得出的两条结论。(4分)
5.结合文中的观点,谈谈你对下面材料的理解。(4分)
江苏省沙集镇东风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2006年起,当地政府顺势应时,完善硬件设施,加强宣传引导和网络培训,吸引农民投身农村电子商务,推动家具网销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截至2017年,这个仅有1180户人的村庄有了2000多个网店、378个家具工厂,人均纯收入11年间翻了10多倍。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最后的堑壕
王中才
三连两夜行军,极度疲劳,黎明时向侵占我领土的敌人发起冲击,敌人的火力出乎意料地凶猛。他在团指挥所的溶洞口观察主峰,林密雾浓,什么也看不清,只听见锵锵的高射机枪的响声。那是敌人的。他们用高射机枪打平射,严密封锁住我冲击路线。三连伤亡近半。
“团长,三连长请求炮火支援。”
他跑回溶洞,戴起耳机:
“三连长吗?你们在什么位置?”
“球!老子离龟孙第一道堑壕有他娘的十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