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1470字。

  秘密★启用前
  九江市2023年第一次高考模拟统一考试
  语文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号、姓名等项内容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表达题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
  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每个民族都有道德语言,但不同民族的道德语言在形式和内容上具有较大差异。中国道德语言主要是中华民族共同使用的道德语言,对源远流长的中国道德文化发挥着强有力的建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中国道德语言是中华民族伦理价值诉求的汉语表达系统。在汉语表达的意义体系中,伦理意义居于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中国道德语言的主要功能是表达伦理意义。所谓“伦理意义”,是体现人类伦理价值认识、伦理价值判断和伦理价值选择的语义系统,其核心要义是人类道德生活的应然性或规律性。中华民族借助道德语言来表达其伦理价值诉求,实质上就是要表达我们追求的伦理意义。很多汉字具有伦理意蕴。《礼记》说:“德者,得也。”这不仅意指“德”与“得”两字同音,而且意指两者同义。古代中国人所说的“德”在本然意义上是指“得到”,具体指人们获得仁义礼智信等美德的事实。可见,“德”字蕴含着要求人们以德求得或以得拥德的伦理意蕴。
  第二,中国道德语言反映中国传统社会作为伦理型社会的现实。中国传统社会作为伦理型社会的现实通过道德语言的地位得到了最直接的体现。中国人最重视道德教育,坚持“道德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的教育理念,并且将它付诸落实,因此,几乎每一个人从小就会受到比较系统的道德教育,并且会掌握比较系统的伦理话语体系。在中国,很多人知道“岳母刺字”等经典道德故事,能够熟练地引用《周易》《论语》《老子》《孟子》等经典中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仁者爱人、天下大同、上善若水、恻隐之心等伦理术语。中国人普遍喜欢从“伦理”的角度来观察和谈论生活。在传统社会,道德生活就是合乎伦理的生活。人们可以对政治、宗教、文艺生活采取超然的态度,但对伦理和道德却历来高度重视。遵循伦理的规范性要求,过有道德修养的生活,人们普遍信奉这样的道德信念: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
  第三,中国道德语言对中国道德文化具有建构作用。中国道德语言既是中国道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中国道德文化的重要建构者。没有道德语言的建构作用,道德文化只能处于被遮蔽的状态。当然,中国道德文化对中国道德语言也发挥着同等重要的建构作用。如果没有道德文化提供的具体内容,中国道德语言便没有产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道德语言与道德文化的关系本质上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辅相成。
  中国道德语言是具有巨大魅力的道德语言形态,这是因为它表达的内容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道德文化。中国道德文化是具有巨大魅力的观念形态,这是因为它的表达形式是特别具有解释力、说服力、感染力的道德语言。道德语言与道德文化的有机结合,演奏出既有美的意境又有善的意蕴的二重奏。我们创造了优美的道德语言,并且用它来表达我们向善求善、行善的道德生活,从而谱写了别具一格、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一部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就是道德语言与道德文化相辅相成、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的历史。
  (摘编自向玉乔、中国道德语言的价值维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道德语言与其他民族道德语言的形式与内容都有很大不同,自成体系,具有民族特色。
  B.中国道德语言表达的是中华民族追求的伦理意义,在汉语表达的意义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七.中国道德语言表达的内容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道德文化,因此它具有了巨大魅力。
  D.中国道德语言与道德文化具有互相建构作用,二者有机结合,能够实现“美”“善”合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三个价值维度对中国道德语言进行了具体的阐述,结构清晰,条理分明。
  B.文章第二段以《礼记》中的“德者,得也”为例,目的是论证汉字具有伦理意蕴。
  C 文章第三段摆出事实,证明中国道德语言能够反映中国传统社会是伦理型社会。
  D.文章最后两段阐明了道德语言和道德文化的关系,其本质上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卜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中国人重视道德教育,所以几乎人人都受到了好的道德教育,从而掌握比较系统的伦理话语体系。
  B、中国人具有崇尚伦理的传统,对政治、宗教、文艺生活采取超然的态度,但对伦理
  道德却高度重视。
  C. 中国道德语言是中国道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建构者,没有道德语言的建构就没有道德文化。
  D.中国道德语言与道德文化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共同谱写了--部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近日,湖北等地“恢复重建供销合作社”的报道引起社会关注。有网友担心会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也有人认为这样可以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供销社,农村供销合作社的简称,是计划经济时代政府为促进集资而设立的“超级连锁店”,是组织农村生产资料、生活用品供应和农副产品购销的商业机构,隶属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