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810字。
相由心生,因形悟神——鉴赏诗歌人物形象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类型并掌握判断其形象特点的方法;
掌握鉴赏人物形象的答题思路,形成规范作答的意识,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总结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归纳人物形象类型题的答题思路及答题范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班主任杨老师的工作照及生活照)大家通过照片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杨老师?(学生回答)照片能够直观地给我们展现人物的身份特点,那如果把照片换成诗歌,我们还能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吗?今天让我们一起复习如何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二、考情探究
总结考查人物类别及设问形式。
明确:
1.人物类别
①自我形象:诗人自己的形象;
②他人形象:诗中主人公形象。
2.设问形式
①这首诗(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②这首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③请简要概括诗(词)中人物(作者)的形象特点(性格特点)。
三、教材引路
1.对号入座:将左边的诗词与右边的形象一一对应。
2. 小组探讨:你是通过什么依据判断出人物形象的?
明确:
①“小山”“鬓云”“香腮”等外貌描写写出了女子眉毛细长而弯曲、头发像浓云一般、脸蛋雪白的美丽容貌;“懒起”“梳洗迟”等动作描写写出了女子的慵懒。
②“古道”“天涯”点明地点,体现了游子的身份,“枯藤”“老树”“昏鸦”“西风”“夕阳”等意象则烘托出游子此刻漂泊他乡的凄苦愁楚之情。
③光从节选词句中,我们只能感受到词人思念故国的“雕栏玉砌”却又无可奈何之“愁”,但结合诗人身份以及写作背景——李煜是南唐后主,此词为他的绝笔——所以能判断出此词塑造了一个思念故国却又无可奈何的亡国之君,他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