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2760字。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B
  2023年1月山西省高三年级期末调研测试
  语 文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国内较早用"错位"理论研究小说的是孙绍振,他凭借着自身的艺术直觉,对文学作品进行直接的感性体悟和理性升华,提出了不但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又有一定独创性的"错位"理论。孙绍振认为:"情节产生于人物心理距离的扩大,性格也依赖于人物心理拉开距离的趋势,而环境则是把人物心理打出常规,构成拉开距离的条件。在一定限度内,人物心理(感知、情感、语言、动机、行为等等)拉开的距离越大,其艺术感染力越强。"小说中人物自我感知错位表现为“心口"错位,人物的相互感知错位表现为"心心错位"。如果人物只从自己的主观意识出发来采取行动,而对自己的行为是否与环境氛围一致则缺乏自觉意识,又会形成人物与氛围的感知错位。
  孙绍振对"错位"理论做了一个逻辑性的概括:"小说的情感系统是一个(多方位的)动态系统,一个方位的‘错位’,引起了另一个方位的‘错位’,这个层次的调节又引起了另一个关键的'错位'。在表层上好容易达到了平衡,在深层结构上又因拉开了距离而失衡,在深度上达到统一了,可在表层又因心口误差(错位),使情感系统远离了平衡态。这种远离平衡态的、复合的、多维的立体的情感系统的每一个方位、每一个层次的错位,都要引起全部系统的一切方位的反馈和调节。粗浅地说,在一定条件下,小说作为一种特殊的多维情感结构,各种情感在性质和量度分化的程度与小说的审美价值成正比,各种情感错位差距越大,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就越强,情感错位的距离越小,艺术感染力越弱。"
  (摘编自上官文坤《论〈红楼梦〉的“错位”叙述及意蕴》)
  材料二:
  对《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评价之困难,脂评曾经以一连串的“说不得”来感叹。不过,日前有人发文对作为暖男的贾宝玉大加笔伐,认为贾宝玉"对世间女子尽心爱恋呵护,可除了'有心'之外,他的爱浮于表面,能量极低,甚至反而给女孩子们带来灾难”。类似这样的判断其实是深刻地反映出该论者不理解当时社会语境,也缺乏对曹雪芹独特艺术匠心的体会。
  《红楼梦》围绕着贾府这样的贵族之家展开贾宝玉等人的故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孙绍振认为,在一定条件下,小说的各种情感错位差距往往与它的艺术感染力成正比。
  B.在具体的小说文本中,小说的情感结构是多维的,“情感”错位往往是一种复合式结构。
  C.《红楼梦》中如果贾宝玉和林黛玉一直"心心相印"无矛盾,就无法拉开人物的心理距离。
  D.情节产生于人物心理距离的扩大,因此人物心理拉开的距离越大,其艺术感染力越强。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凤姐虽然内心怨忿,却以戏谑的口吻含沙射影地指责贾琏,这是表达上的一层错位。
  B.《红楼梦》中贾母听才子佳人故事时的一番反驳,表现出了她认识现实的清醒眼光。
  C.读者理解了当时的社会语境,领会了作者的艺术策略,就能对人物做出深刻的判断。
  D.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提及了"错位",而"错位"理论其实只是一种小说研究的策略。
  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三打白骨精"能让读者记忆深刻,原因在于拉开了唐僧师徒三人的心理距离。
  B.李纨的住所——稻香村,"墙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
  C.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唐明皇和杨贵妃至死不渝的情感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D.《阿Q正传》中,阿Q直到临死前还在遗憾判决书上代表死刑的圆圈画得不够圆。
  4.“作者有意要在贾宝玉等人的身上尝试一种年龄错位的笔法”,这种笔法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5.孙绍振认为《林黛玉进贾府》“妙在情感互动的错位”。请以“宝黛初会”这一情节中的具体内容,对这一观点进行分析。(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补丁
  梁衡
  ①“补丁”这个词恐怕要退出词典了。它本是指衣服破了,用一块碎布头补上。但是,现在30岁以下的人有谁见过补丁?又有谁还穿带补丁的衣服?
  ②20世纪60年代末有一个政策,凡大学毕业生都得先到农村去劳动一年。1968年年底,我们几个从北京、上海来的大学生到内蒙古巴彦淖尔盟临河县报到,被安置在一个生产队劳动。吃住、干活一如知青,只是有国家发的工资,不拿队里的工分,农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