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460字。
2023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题练习:散文阅读专训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适用于新高考全国卷地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西湖船
丰子恺
二十年来,西湖船的形式变了四次。
我小时在杭州读书,傍着西湖住过五年。毕业后供职上海,春秋佳日也常来游。现在蛰居家乡,离杭很近,更常到杭州小住。因此我亲眼看见西湖船的逐渐变形。
西湖船的基本形式,是有白篷的两头尖的一叶扁舟。这至今还是不变。常变的是船舱里的客人的座位。二十年前,西湖船的座位是一条藤穿的长方形木框。背后有同样藤穿的长方形木框,当作靠背。这些木框涂着赭黄的油漆,与船身为同色或同类色。木框上的藤,穿成冰梅花纹样。每一小孔都通风,一望而知为软软的坐垫与靠背,因此坐下去心地是很好的。靠背对坐垫的角度,比九十度稍大。既不像旧式厅堂上的太师椅子那么竖得笔直,使人坐了腰痛;也不像醉翁椅那么放得平坦,使人坐了起身不来。靠背的木框,像括号般微微向内弯曲,恰好切合坐者的背部的曲线。因此坐下去身体是很舒服的。
原来游玩这件事体,说它近于旅行,又不愿像旅行那么肯吃苦;说它类似休养,又不愿像休养那么贪懒惰。故西湖船的原始的形式,我认为是最合格的游船形式。它们的形状、质料与颜色,又与船的全部十分调和,先给游人以恰好的心情呢!早春晚秋,每逢星期日,出三四毛钱雇一只船,载着二三同学、数册书、一壶茶、几包花生米,便可优游湖中,尽一日之长。尤其是那时候的摇船人,生活很充裕,样子很惬意,一面打桨,一面还有心情对我们闲谈自己的家庭、西湖的掌故,以及
1.【考点:分析鉴赏散文内容】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于游玩,作者认为既不应同旅行那样苦,也不应如休养般安逸懒惰,据此,他认为西湖船的原始形式是最合格的,不仅达到了局部与整体的调和,还给游人以恰好的心情。
B.“我们的衣服与他的……怎不令人心情不快”,眼见与想象我们与摇船人衣服、座位、生活等方面的差异,作者心情复杂,颇感不快。
C.那些来游湖的富绅、贵客、公子、小姐们对西湖船座位的变化起到关键作用,他们大都贪图安逸享乐,脚不着地,手不染水,进而还影响了世风。
D.随着科学与物质文明快速发展,西湖船座位越变越奢华。而船身还是旧式的,船夫又很憔悴,这样写反映了社会问题,引人深思。
2.【考点:分析鉴赏散文艺术特色】下列对散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们在湖面上躺来躺去,像浮尸一般”将躺藤椅的弊端表现得形象而充分,西湖船的座位形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精神状态。
B.文章写“我”观察到的西湖船座位的变化,每次都细致全面地描写了座位的质料、形状、颜色等,具体而真切,充分展示了丰子恺对事物高超的白描写真功底。
C.在文章写法上,作者有意舍弃西湖的优美景色而集中笔墨写船中座位二十年来的变化,以小见大;在表达方式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兼而有之。
D.面对西湖船中座位的变化,作者使用了“忽然发现”“忽然看见”等,形象生动地写出座位变化在人物心中激起的波澜,作者并无心理准备。
3.【考点:散文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意。
4.【考点: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探究作者的情感态度】丰子恺先生在文章结尾说“二十年来,变了四次,但是愈变愈坏”,西湖船二十年来发生了哪些变化?作者为什么说这是“愈变愈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适用于全国卷地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微雨西来
刘创
前几天,老父亲来电话,告诉我老家所在的胜利村已正式并入西来村。老父亲在胜利村当村长和村支书近三十年,话语里充满了对老村的不舍与留恋,也流露出对撤村的不满。我嘴里附和并安慰着父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