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300字。 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古诗文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在《桃花源记》中,渔人离开桃花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后来寻找桃花源时“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 )。
A.暗示桃花源是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境界,是作者虚构的产物
B.暗示通往桃花源的路曲折而遥远
C.暗示庸俗的人是无法进入美好境界的
D.暗示桃花源已经绝迹了,无法寻觅。
2.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伐竹取道 伐:砍
B.斗折蛇行 蛇:像蛇一样
C.以其境过清 清:清澈
D.佁然不动 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3.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A.《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抒情议论,属于散文的范畴。
B.刘禹锡与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为“刘柳”。
C.唐宋八大家包括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曾巩、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
D.《永州八记》是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借写山水游记书写胸中愤郁的散文。
4.下列对《核舟记》一文的内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文中具体摘述了“船头”和“船尾”人物各异的情态,目的是说明核舟工艺的精巧。
B.苏黄是诗人、学者,,受世俗礼法的约束,佛印是和尚,不受这些的约束,所以神气质各不相同。
C.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王叔远送的本文作者“简核桃修狭者”所刻成的小船。
D.“记”是古代一种叙事的文体。如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清朝人魏学洢的《核舟记》。前者叙述了渔人游桃花源,后者记叙了王叔远送给作者的一只核舟。
5.下列对《关雎》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小伙子追求心爱姑娘的经过,表达了纯真、深切的爱情。
B.“窈窕淑女”指美好的女子,诗中指主人公心中的爱人。
C.“寤寐思服”表现了男主人公因追求不得而茶饭不思、寝食难安的状态,表现了男主人公对爱人的痴情。
D.全诗运用比兴手法,情真意切,生动感人;但反复咏唱显得啰嗦,语言不够凝练。
6.请选出对《蒹葭》赏析有误的一项( )
A.全诗分为三章,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叹回环往复,既有旋律上的美感,也深化了诗歌的意境。
B.诗歌选取了芦苇、霜露、秋水等景物,渲染出了一种萧索凄迷的氛围,为人物活动提供了特定的背景。
C.诗歌中时间和地点的几次变化,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追求者一再追寻、几度求索的深情执着。
D.诗歌含蓄委婉地抒发了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及的无限情谊,诗中充满了难言的苦痛和绝望。
二、默写
7.根据提示填空。
(1)青青子衿,____________。
(2)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
(3)《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和平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运用对偶修辞方法,描绘洞庭湖雄伟景象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刻画游鱼的数量和形神姿态,也从侧面生动传神地写出潭水的澄澈透明。
三、诗歌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8.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句式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体现了《诗经》的语言特点。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寤寐求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时和睡时,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9.本诗四字一句,两字一顿,反复咏唱,简要说说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0.这首诗采用了_______________的形式,每章前两句写景,三四句点明主题,五至八句描绘追寻的情状。这样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一种回环往复之美,而且深化了诗歌意境,渲染了气氛,强化了主人公求而不得的_________心情。
11.这首诗中加点的三个“宛”字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表达效果?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