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6580字。

  高2023届高三(下)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请考生务必把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博物学和西方自然志有联系也有区别,联系之一是观察和研究的内容有重叠,都包含人
  类未加干预的自然事物,因此都含有自然知识。孔子在《论语•阳货》中讲到的“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便直白阐明了“多识”的判断标准中就包含鸟兽草木等自然知识。联系之二是研究的方式方法基本都是观察、记录等经验式的。中国传统博物学自不待言;而西方自然志在西方的知识体系中,是与自然哲学相对的知识类型,“这种知识类型注重对具体的事物的具体考察,而不是研究事物的一般本质。作为唯象研究,着眼于采集、命名、分类工作,而非观念演绎”。可见西方自然志也是经验式的。
  中国传统博物学与西方自然志之间的区别,则主要体现在观察研究对象的范围、目的和呈现方式
  等方面。首先,中国传统博物学的研究对象为“物”,既可以是自然物,亦可以是人工物,包括了世间万物,甚至包含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在内,而西方的自然志只记录描述自然物。其次,中国传统博物学内含的思想和价值判断与儒家理念相一致,而西方自然志专以认识自然为目的。同时,中国传统博物学与西方自然志在目标和主旨意趣方面的差异也十分显明。
  (摘编自王莹《文明互鉴视域下中国传统博物学与西方自然志的差异》)
  材料二:
  近年来,博物书写越来越受读者欢迎。这类作品以非虚构写作的形式,科普自然知识,传播生态理念,兼具科学性和文学性。
  咏物抒怀类博物写作的作者一般是作家、诗人,他们拥有较深文学功底和丰富写作经验,善于把 “热爱大自然”的主题具象化为对万物生灵、一枝一叶的描写,用通感、拟人等手法写出“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意蕴。另一方面,他们不断拓展视野,钻研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材料一将中国传统博物学和西方自然志进行比较,分析了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条理清晰。
  B.材料二以正面论述为主,通过具体实例,分不同类型,论述博物书写让大自然“说话”的特点。
  C.材料三中的反面论述,批评了文学作品中博物书写的不良写作倾向,是对作家们的善意警醒。
  D.材料二是博物写作的具体表现形式,材料三详细阐释博物书写的创作原则,二者关系非常密切。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科普类博物书写十分不易,因为它往往需要作者进行多年科学研究,还要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表
  达出来。
  B.《萤火虫在中国》运用通感、拟人等手法生动讲述知识,把“热爱大自然”的主题具象化为精
  心的描述。
  C.博物写作的作用比生态文学的作用更大;前者强调让大自然本身“说话”,后者则更强调“代
  自然立言”。
  D.古代小说家在写作中有了典型的博物书写的内容,因此,中国古代文学中已经具备了强烈的博
  物书写意识。
  3.下列选项,不属于“博物书写”的一项是3 分)
  A.法布尔的《昆虫记》用动物学家的知、文学家的思,为一百多种昆虫书写了“十卷大部头的书”。
  B.沈从文的《边城》中写到茶峒方言、碾坊、龙舟、渡船、虎耳草、吊脚楼等湘西特色的内容。
  C.茹志鹃的《百合花》以百合花被子、毛竹、野菊花、秋庄稼等展示富有地域特征的农村风貌。
  D.铁凝的《哦,香雪》借尼龙袜、手表、丝巾、人造革学生书包等外来物品反映乡土社会裂变。
  语文试题 第2页,共8页
  4.某作家在构思关于家乡全面小康后生活风貌的小说时,打算大量书写乡土特色的自然风物,使小说
  带上浓郁的博物气质。请你根据上述材料,对其提出写作建议。(4 分)
  5.下面是《红楼梦》对探春房间陈设的描写,从博物书写的角度,结合材料对其作简要评析。(5 分)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堆着各种名人法帖,
  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的白菊。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联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官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槌。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 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6~9题。
  劈破玉
  张一弓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父亲所在的L大学流亡到了豫西一个名叫潭头的村寨。我家住进了紧靠寨门的一 个农家小院。夜深人静时,我经常听到父亲低语:“劈破玉,劈破玉……”
  父亲着魔了,定要寻到劈破玉。每当学校放假,他都要挎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