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9590字。

  2022-2023学年度(上)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
  语 文 试 题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政治的本质,说到底就是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这里的“人际关系”的概念是广义的,既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也指集团与集团之间的关系)。人是社会性的存在,而不是孤立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既需相互依靠,又有利害冲突。协调诸如此类的问题,便是政治的任务。既然中国文化不相信神而只相信人,那么在中国文化中头等重要的大事,便自然是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而不是天人之际的人神关系了。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文化更重视政治的原因,也就是为什么中国产生并盛行儒家思想的原因。
  中国文化这种重视政治、薄于宗教的特征,当然会给中国文学以很大影响。在中国文学的各种体裁中,诗歌是最早被要求与政治发生密切关系的文体。根据传统的文学观点,诗歌虽然就其本质而言是抒发个人感情的,但因为个人是生活于群体之中的,而政治的作用也无非就是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因而诗歌与政治自然而然地就发生了密切的关系。《毛诗大序》之所以一下子从诗歌的抒情功用谈到政治功用,便是因为作者的意识深处存在着上述思路之故。
  类似中国诗歌与政治的这种密切关系,在其他诗歌传统中是非常罕见的,可以说是中国诗歌的基本特征之一。正如松浦友久指出的:“在比较诗学上,一般认为,‘诗与政治’的课题引起人们的关注始于近代。但在中国诗史上,这却是自古以来诗学上最为关切的问题之一。并且其中表现的‘诗与政治’的关联,综合包括理念与实践两个层次,而其传统又一直延续到今天——这都是无与类比的特殊情况。”
  (摘编自邵毅平《诗歌:智慧的水珠》)
  材料二:
  唐代诗歌与政治的关系,体现出某种带规律性的表征。中国诗史上的一些高潮期,也莫不有它独特的政治背景。战国时,楚面临强秦的威胁,进步爱国力量与腐朽卖国势力的斗争,推动屈原的创作,而屈原所经历的高层政治体验,则赋予他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和献身精神。建安时期,曹操政治集团以其进步的政治路线和“唯才是举”的用人方式,把在党锢之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政治的本质是协调群体中的人际关系,既协调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也协调集团与集团之间的关系。
  B. 中国产生并盛行儒家思想的原因在于中国文化协调的是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而非天人之际的人神关系。
  C. 建安时期,在曹操政治集团的推动下,受党锢之祸打击的士人重新走上政治舞台,这激起他们的功业思想和英雄意识。
  D. 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意在克服各种弊端、挽救潜在危机,当时的几位诗坛大家都深深卷入激烈的政治变革之中。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诗歌与政治关系密切,但仍能抒发个人情感,这是由“诗与政治”的传统决定的。
  B. 战国时期楚国出现了屈原这样的大诗人,这与楚国当时复杂的政治形势有很大的关系。
  C. 封建王朝初期,文人积累可能未达最丰,社会繁荣稳定,士人参与政治的愿望不强烈。
  D. 封建王朝末世往往天下大乱,文教停顿,士人恐惧回避,这对诗歌的发展大为不利。
  3.  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 《论语》:“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B. 《孟子》主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C. 王国维认为:“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D. 元结主张,诗歌应“极帝王理乱之道,系古人规讽之流”。
  4.  采诗官是周朝设置的专门采集诗歌的官员,《汉书•艺文志》曰:“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请结合材料一分析《汉书•艺文志》中提及的采诗官所采之诗的功能。
  5.  本文两则材料都论述了中国诗歌与政治的关系,它们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篱下
  萧乾
  住姨家和住姥姥家有什么不同呢?姥姥死了,当然只好住姨家。环哥路上蹦着闹着,小耳朵就没听进那句辛酸话:“咱日子这下可苦了。你放规矩点儿就算心疼妈啦!”
  把带来的那份小行李安插在才腾出的一间厢房后,妈就开始呜咽着跟姨数落起来。姨口口声声地说:“离了倒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