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5610字。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文言文阅读练习(历史事件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公仲为韩、魏易地,公叔争之而不听,且亡。史惕谓公叔曰:“公亡,则易必可成矣。公无辞以后反,且示天下轻公,公不若顺之。夫韩地易于上,则害于赵;魏地易于下,则害于楚。公不如告楚、赵,楚、赵恶之。赵闻之,起兵临羊肠,楚闻之,发兵临方城,而易必败矣。”
(选自《战国策??韩策》)
〖注释〗①公仲:韩朋,韩相国。②史惕:周臣。③上:指魏国。④下:指韩国。
1.
用“/”给下面文字断句。(画一处)
公叔争之而不听且亡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公无辞以后反,且示天下轻公,公不若顺之。
3.
请结合选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史惕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三个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左传??曹刿论战》)
〖文本二〗
晋、齐之师陈于鞌①。晋解张御②郤克③。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履,未绝鼓音④,曰:“余病⑤矣!”解张曰:“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病未及死,子勉之!”左并辔,右援枹而鼓,马逸不能止,师从之。齐师败绩。
(节选自《左传??成公二年》有删减)
〖注释〗①鞌:同“鞍”,地名,在今山东济南西北。②御:驾车。③郤克:晋军主帅。④未绝鼓音:鼓声不断。古代车战,主帅居中,亲掌旗鼓,指挥军队。⑤病:负伤。
〖文本三〗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南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4.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又何间焉 遂与外人间隔 亲密无间
B.衣食所安 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居乐业
C.小信未孚 忌不自信 查无音信
D.一鼓作气 右援枹而鼓 晨钟暮鼓
5.
把文本一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6.
下列对三个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本一叙述了齐鲁长勺之战的全过程,详写战争起因、战斗状况,略写论战,叙事清楚,详略得当。
B.文本二中齐侯“余姑翦灭此而朝食”的语言和“不介马而驰之”的行动,体现了他的骄傲轻敌。
C.文本三“年少万兜鍪”运用比喻修辞,以“兜鍪”比喻士兵,非常形象。
D.文本一在写法上采用了“春秋笔法”,将褒贬寓于曲折的文笔之中。如第二段“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两句表现出鲁庄公缺乏作战经验及谋略,急躁冒进。虽未评价,却暗含贬义。
E.文本三构思巧妙,以设问的方式层层推进,感情深沉,意境高远。
7.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