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4题,约11560字。

  高一月考语文试卷
  2023.1.3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央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热播,让文物修复师这个有点冷门的职业突然成为大家推崇的对象。儒雅睿智的钟表修复师王津喜提“故宫男神”称号,吸引越来越多的网友想去故宫拜师学艺。
  2020年8月30日,国家级非遗项目古钟表修复技艺第三代传承人王津在成都参加活动,分享故宫修钟表的那些事。当他展出一小段宫廷钟表修复完成之后的视频时,清脆悦耳的报时声音,潺潺流水的仿真造型,让全场观众情不自禁地鼓掌,向大国工匠致敬。
  1977年,王津来到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从事文物钟表修复与保护工作,站在第二代钟表修复师徐芳洲先生的工作台前,摸索着使用对方留下的工具,王津静下心来,对抗时间在钟表上留下的痕迹,成为一个“修复时间”的“魔法师”。
  择一事,“钟”一生。王津在多个演讲中这样概括自己的职业生涯。工艺繁复的钟表,钟爱一生的职业,同时,用坚持、匠心和技艺与时光抗衡。用43年的岁月,坚持做一件事——修复钟表,传承技艺。王津的工作是与时间为友,静下心后,慢慢就不觉得枯燥了。“透过文物,你可以看见前人的匠心精神,也可以窥见一个时代的兴衰更迭。”王津说。
  从事钟表修复工作39年之后,2017年,因为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热播,儒雅睿智的王津突然“走红”,不仅出门经常会被人认出,还收到了录制综艺节目的邀约。不过,王津对自己的“走红”非常淡然:“谢谢大家的喜爱,故宫的文物比我更加吸引人,吸引大家的是我手里的钟表,那是几代人修复的成果。”
  43年来,王津修复的各类文物钟表多达300多件,其中馆藏钟表一级文物数十件。在王津看来,钟表修复比较枯燥,要想修好一件馆藏古钟,耗时少则两个月,多则一年,只有真正喜爱这项事业的人,才可能耐得住寂寞。“首先要热爱这份工作,其次就是要心细。我们特别想做得精益求精,把文物恢复到最好的状态,清理到最干净,让它延年益寿,再过200年还能看到它。”这是王津对自己的职业要求。打碎的齿轮要一点点组装,锈住的零件要用煤油一点点浸泡,把每一道工序、每一次修复都做到极致,让时光留下痕迹的钟表重新绽放光彩。王津和他的徒弟们用时光对抗时光,用极致、坚守致敬前辈的工匠精神。
  英雄关羽还有败走麦城的时候,修复大师是否有修复不成功、很挫败的经历呢?王津回答“目前还没有”,隔着屏幕都能想象到他自信的微笑。有人这样形容王津看着钟表跳动时的笑容:那是一个人看着丰收的稻田时的喜悦。
  (摘编自曾洁《故宫男神王津:“修复时间”的“魔法师”》)
  材料二: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标题“故宫男神王津:‘修复时间’的‘魔法师’”,既生动形象地点明了王津的职业,也突出了他的卓越贡献。这体现了通讯标题重视价值性消息的特点。
  B. 材料一最后写王津没有失败的修复经历以及别人对他的评价,是为了多角度塑造王津的匠人形象。
  C. 不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新兴制造业,不论是工业经济还是数字经济,高技能人才始终是中国制造业的决定力量,他们身上蕴藏的工匠精神始终是创新创业的重要精神源泉。
  D. 弘扬工匠精神,有利于疗治社会的浮躁风气、短视心态,有利于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津热爱自己的工作,他特别想做得精益求精,把文物恢复到最好的状态,清理到最干净,让它延年益寿。
  B. 王津的突然走红,直接原因是他手里的故宫钟表,那是几代人修复的成果。
  C. 劳动者需要在长期学习中,培育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D. 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不仅注重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和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更注重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
  3. 下列事例不能用来论证材料二观点的是(   )
  A. 百年老店同仁堂的先人们为后人留下了“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堂规。同仁堂所生产的各种中成药享誉海内外。
  B. 一线技术工人潘从明练就一项独门绝技,在浑浊的液体中用一双眼睛就能甄别和捕捉那些若隐若现的稀有贵金属。
  C. 来自无锡国家电网的一线技术工人何光华率领团队攻克“高落差高压电缆线路无损施工技术”,解决了电缆检测的行业难题。
  D. 黄文秀同志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
  4. 材料一是人物通讯,材料二是新闻评论,它们同属新闻作品。新闻作品中皆有事实材料,请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中事实材料在表达特点和表达意图上的不同。
  5. 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工匠精神”的内涵,给材料一中的故宫钟表修复师王津写一段颁奖词。(不少于100字)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高低陕北石
  刘成章
  陕北属于黄土高原,但黄土只是陕北的肉,陕北哪会没有骨?陕北,是一条刚硬的汉子。在我国一代代传下的山水画里,莽莽苍苍翳翳垒垒,是不绝的山和山上不绝的石头。石头可以说是天下至尊。石头载土、载水、载风、载云,载众生,载着一部人类史,沉雄、坚硬、厚实,人在其间伸展性灵。
  陕北的石头含着雷电之光,粘着牛羊踩过的黄土,遍布山川,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摔在河谷,有的吊在悬崖,有的被树根紧勒。亿万年来,它们总是裸露在西北风中、大雷雨中、烈日的暴晒中。西北风、大雷雨、烈日,网织的深重苦难,教会了它们生存本领,也磨锐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