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2710字。
监利市高一年级2月调考
语文试卷
(测试时间:150分钟卷面总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清王朝后期步入封建衰世,统治阶级迫切需要惩人心,窒乱阶,整肃纪纲,因而大力宣扬封建纲常名教,加强文化专制,嘉、道年间成为清代禁毁小说戏曲书刊的高潮时期之一。另一方面都市文化繁荣,南北方评话评书、弹词鼓词流行,地方戏崛起,曲艺、戏剧、小说三者互相融合,风靡于市井坊间。这既促使小说接近民众,同时也滋长它徇世媚俗的倾向。因此,近代前期小说的发展,承受着文化专制政策与商业媚俗倾向的双重负荷。
侠义小说与公案小说的合流,是这一时期小说中的突出现象。究其原委,大抵由于政治腐败、生灵涂炭,因此,对于惩暴护民、伸张正义的清官与铲霸诛恶、扶危济困的侠客的憧憬和向往,成为民众的普遍心态。侠义公案小说则将这种心态纳入封建纲常名教所允许的范围之内,由清官统率侠客,既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民众的心愿,又颇适应鼓吹休明、弘扬圣德的需要。此类小说虽承《水浒传》之勇侠而来,精神则已蜕变,其人文蕴涵大体在于回归世俗,表现了鲜明的取容于封建法权、封建伦理的倾向。主要体现在:第一,从以武犯禁到皈依皇权。古代“侠”的特质,韩非子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是“以武犯禁”,是在法外维持正义,具有对封建法权挑战的品格,《水浒传》所谓“撞破天罗归水浒,掀开地网上梁山”;而侠义公案小说则将侠客与清官统而为一,将其纳入封建法权的运行机制之中。第二,江湖义气渐为恋主情结所取代。侠客精神中重然诺、轻生死、为朋友两肋插刀等江湖义气趋于淡化,而士为知己者死的思想则日益强化,发展成为失落自我的恋主情结。《施公案》中黄天霸为救主人施仕伦而杀兄逼嫂就是明显的例子。第三,从绝情泯欲到儿女英雄。古侠客大都摈弃女色,《水浒传》中第一流的豪杰清一色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侠义小说则推出“儿女英雄”模式,《绿牡丹》写江湖侠女花碧莲对将门之子骆宏勋的痴情苦恋,开英雄美人风气;《儿女英雄传》为侠女十三妹在雍熙和睦的家庭中找到安身立命之地。“英雄至性”与“儿女真情”合而为一,遂开其后武侠而兼言情小说的风气。
(摘编自袁行需主编《中国文学史》)
材料二:
我国的侠义故事和侠客型人物是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的。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序文里虽说:“自秦以前,匹夫之侠,湮灭不见,余甚恨之!”但像《史记》里所描写的曹沫、专诸、鲁仲连、荆轲之流,实际上都是春秋战国时代一些带有侠气的人物。《韩非子•五蠹》中说:“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可见当时任侠之士的立场一般是同统治阶级对立的。游侠、刺客这类人物到了司马迁的
……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侠义公案小说失去了《水浒传》那种挑战封建法权的品格,以回归世俗为主要人文蕴涵,以取容于封建法权、伦理为鲜明倾向。
B.《施公案》中黄天霸杀兄逼嫂以救主人,这一事例充分说明了侠客精神中的江湖义气已经泯灭,被失落自我的恋主情结所取代。
C.司马迁为之作传的游侠、刺客都是“修行砥名”之人,他们为别人排难解纷、报仇雪耻,即使牺牲自己的身家性命也不在乎。
D.游侠之士既武艺超群,又具有强烈的正义感和责任感,因而能锄强扶弱,这与仅有武艺却同人民对立的“帮凶”是截然不同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嘉、道年间清廷大力禁毁小说戏曲书刊,与其中部分书籍存在反专制思想有密切关联。
B.小说不接近民众则失去读者,难以发展;过于徇世媚俗则迷失自我,缺乏独立之精神。
C.在文学影响上《儿女英雄传》等远不如《水浒传》,可见读者更为欣赏绝情泯欲的侠客。
D.唐传奇中的侠客都具有超人武艺,历史著作《史记》却不能如此塑造刺客、游侠的形象。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俞樾评《三侠五义》:“事迹新奇,笔意酣恣,描写既细人毫芒,点染又曲中筋节。”
B.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三侠五义》为市井细民写心,乃似较有《水浒》余韵。”
C.陈寅恪评《儿女英雄传》:“结构精密,颇有系统,转胜于曹书(《红楼梦》)。”
D.刘叶秋《公案小说浅议》“把清官和好汉结为一体,是说书人的一个创造。”
4.“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出自李白的《侠客行》,生动地刻画了侠客的形象。请结合材料二对这一诗句加以分析。(4分)
5.封建社会后期,侠客与清官为何能在侠义公案小说中“统而为一”?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忆萧红①
许广平
我们在上海定居之后,最初安稳地度过了一些时,后来被环境所迫,不得不度着隐晦的生活,朋友来的已经不多,女的更是少有。我虽然有不少本家之流住在近旁,也断绝了往来。可以说,除了理家,除了和鲁迅先生对谈,此外我自己是非常孤寂的。不时在鲁迅先生出外赴什么约会的时候,冷清清的独自镇守在家里,幻想之中,像是想驾一叶扁舟来压下心里汹涌的洪涛,又生怕这波涛会把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