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3200字。
广东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
语文试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2022年9月,《诗经心读》一书首发式在广州购书中心举行,作者柳恩铭博士一直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极力倡导者。
羊城晚报:《诗经》是传统教育的启蒙教材,《诗经》适合今天的学生阅读吗?
柳恩铭:《诗经》作为人类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开创的“诗教”教材,养分十分丰富。发端于《诗经》的诗教属于感性教育、艺术教育、审美教育,其伦理、思想、价值等通过诗歌艺术直指人心、人性,让生命浸润诗歌的灵性和智慧。《诗经》中包含的美学意蕴、文学精彩、史学价值、伦理学情怀、社会学思考、政治学智慧以及哲学方法论等等,无一不是涵养性情、铸造灵魂的养分。《诗经》作为人类“文化轴心时代”留下的经典作品,无论什么年龄的人读都是可以的。对于小学低年级甚至学前的孩子,我建议以亲子共读或者师生共读的方式读《诗经》,以诵读为主,让孩子对诗歌有一个初步的感知和认知,接受一种富有节奏感、韵律感的审美教育。这种教育让孩子内心柔软,也让孩子富有生命的爆发力,或许这种爆发力要在很多年以后才出现。
《诗经》作为诗歌的起点,伦理的原点,文学的源点,美学的基点,在任何时候、任何年龄段读都不过时。
羊城晚报:很多家长都知道阅读《诗经》《论语》等经典的重要性,有的家长趁孩子年龄小记忆力好,强制让孩子把《三字经》《弟子规》《诗经》等背下来。对此,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柳恩铭: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哪怕是初步理解的基础之上,再诵读,再背诵,就是一种有效的教育。孔子教《诗经》“皆弦歌之”,全部配乐,全部歌唱,那是多么唯美的教学,学生不喜欢才怪。亲子诵读非常美,家长要发自内心地去感受《诗经》的美,带着孩子一起有感情地诵读,这是两个灵魂的同频共振,这种效果非常好。就是在这种心领神会的、陶醉其中的诵读、朗诵过程中,孩子学会了言语,学会了文学,学会了相处,学会了相爱,学会了观察,学会了表达,实现了伦理的传承,思想的沉淀,情怀的构建。这种方式比现在一般教师空洞说教的效果要好无数倍。诗教的教材不局限于《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现代中外诗歌的典雅作品,都是当代诗教课程的范畴。
羊城晚报:广州目前在大力建设“中国诗歌之城”,对此,您怎么看?
柳恩铭:把“诗歌之城”的建设作为文化强市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的战略选择,是增强文化自信和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有效策略。建设“诗歌之城”,把诗心、诗情、诗性植根于市民心中,让市民有梦想,有理想,有信仰,能体现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诗教的特点是什么?就是给人诗和远方。诗是“兴、观、群、怨”,它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以艺术的方式让生命能够灵动,让生命能够有温度。这就是诗的教育和其他理性的教育的最大区别,因为它是艺术的,是动态的,是审美的,甚至是唯美的。诗可以让人有诗心、诗情和诗性,让教育有灵性。远方就是由诗而拓展开去的人们对未来的梦想、理想和信仰。
诗和远方,前者是感性的,后者是理性的;前者是眼前的,后者是未来的。一个民族、一个城市,每一个市民都有诗和远方的时候,或许他们不再浮躁,或许他们不再焦虑。我想,这就是广州创建“诗歌之城”最大的意义所在。
(摘编自《专访<诗经心读>作者柳恩铭:读诗滋养心灵,滋润生命,涵养诗和远方》)
材料二:
如果说《论语心读》是柳博士十年磨一剑的心血之作,《诗经心读》则是柳博士十年又磨一剑的真情之作。没有读柳博士的《诗经心读》,我总觉得《诗经》离我们大众太遥远,大众读不懂,也不愿意去读。读完柳博士的《诗经心读》,我才明白了孔子整理、删定、编写《诗经》,成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的诗教真谛。我读柳博士的《诗经心读》,读懂了作者借助《诗经》,挖掘阐释《诗经》中无与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柳恩铭认为比起楚辞、唐诗、宋词、现代中外诗歌,《诗经》更适合作为当代诗教课程的教材,更能实现当代诗教的创造性传承。
B.柳恩铭认为家长只要带着孩子一-起有感情地诵读,就--定能产生两个灵魂的同频共振,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C.柳恩铭认为诗教是有灵性的教育,和其他理性的教育相比,它是艺术的,是动态的,是审美.的,甚至是唯美的。
D.《论语心读》是众多《论语》注本中最成功的,它已成为最能打动普通读者、最能走进大众心里的经典。
2.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代理学家王阳明先生指出童蒙教育的真谛是“诗歌启情志”,作者通过阅读《诗经心读》明白了这一点。
B.《诗经》等经典与当今大众产生隔阂,是因为经典的语言阅读理解起来有难度,也因为今人无法理解古人的情感。
C.过去的经学家和后代为《诗经》做注解的学者们经常把《诗经》中大部分有关恋爱婚姻主题的民歌曲解为道德教化题材。
D.柳博士创作《诗经心读》,是希望通过重新注解经典还原其本身的现代性人文价值和教育价值。
3.下列选项中,不能反映中华传统美德的一句是(3分)
A.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B.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C.海岳尚可倾,吐诺终不移。
D.厌听啼鸟梦醒后,慵扫落花春尽时。
4.请结合材料二内容,请概括《诗经心读》一书的特点。(4分)
5.材料一为新闻访谈,羊城晚报提出了三个方面的问题,柳恩铭是如何回答的?请分别用一句话进行概括。(4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爱的牺牲
欧•亨利
乔和德丽雅在一个画室里见了面,那儿有许多研究美术和音乐的人经常聚会。乔和德丽雅一见倾心,短期内就结了婚。夫妇租了一层公寓,那是一个寂静的地方,单调得像是钢琴键盘左端的A高半音。可是他们很幸福,因为他们有了各自的艺术,又有了对方。家庭只要幸福,房间小又何妨。乔在伟大的马杰斯脱那儿学画,德丽雅在罗森斯托克那儿学习钢琴。
可是没多久,艺术动摇了,该付给马杰斯脱和罗森斯托克两位先生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