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5310字。

  2020级高三下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①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的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②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是我国古代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即按照一定的义例,通过选择特定称谓或在叙述时使用某些字眼,是非分明而又简约、含蓄的表明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道德评判,以达到征实和劝惩的目的。它以合乎礼法作为标准,既包括不隐晦事实真相,居事“直书”的一面,也包括“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为亲者讳”的“曲笔”的一面。
  春秋笔法作为中国历史叙述的一个传统,来源于据传为孔子所编纂的《春秋》。左丘明把它概括为“微而显,智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意思是,《春秋》的记述,用词细密而意思显明,文字简约而含蓄深远,婉转而顺理成章,穷尽而无所歪曲,警诫邪恶而褒奖善良。《汉书•艺文志》记载“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尚书》是我国最早的历史文集,《春秋》则开启了私人著史的先例。它从当时的伦理道德出发,以定名分、明等级作为评判人物和事件的标准,“褒贬劝惩,各有义例”,有时一字暗含褒贬,由此形成了所谓“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左传》,继承和发扬了这一精神,在叙事中敢于直言不讳,往往以“礼也”“非礼也”来评判人物或其行为,表现了鲜明的政治与道德倾向。它的观念较接近于儒家,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书中不少地方揭示了权势者暴虐淫侈的行为,表彰了许多忠于职守、正直和具有远见的政治家,反映出儒家的政治理想。
  《春秋》中对“郑伯克段于鄢”一事的记载,集中体现了“春秋笔法”的特点。对此《左传》解释:“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意思是说,由于段未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就没有用“弟”这一称谓。而由于他们像两国君主一样交战,所以郑伯对段的胜利也就称之为“克”。称“郑伯”,不称“庄公”,则是讥刺他没有尽到教育兄弟之职责。同时除掉共叔段是郑伯的本意,共叔段也是被赶走的,不是主动出奔的,所以也不言其“奔”,同样有责难庄公的意思。由此可见《春秋》用笔之精细,而《左传》也继承了这一叙事的特点。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权臣往往掌握着生杀予夺的大权,以礼义为标准的历史叙述笔法,已失去了它的威严。坚持这一原则,有时可能招来杀身之祸。齐国太史就曾因直书权臣崔杼的“弑君”之罪,兄弟三人接连被杀。董狐冒着风险写下“赵盾弑其君”,因此孔子称赞他,后人推崇他,正是表彰其坚持原则的刚直精神。这种精神为后世正直史官所继承,成为我国古代最崇高的史德传统。
  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在其史学评论著作《史通》中,对中国史学“奋笔直书,彰善贬恶”的优良传统做了深入的论述,在他看来,“直书”就是要善恶必书,不虚美,也不隐恶。他称赞了历史上那些“仗义直书,不避强御”“肆情奋笔,无所阿容”的史家,认为正是他们敢于“记功司过,彰善瘅恶”的精神,体现了历史的公正无私。
  (选编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师用书》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春秋笔法,是古代对历史人物或事件进行道德评判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
  B.春秋笔法,简言之,是指史官“一字寓褒贬”的“秉笔直书”记史方式、手法。
  C.作为中国历史叙述的一个传统,“春秋笔法”记史是非分明而又简约含蓄。
  D.春秋笔法因源于史著《春秋》而得名,其叙事直言不讳精神为《左传》所继承。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以史料为据,旁征博引,阐明作为中国历史叙事传统的春秋笔法的来源与传承,并用引证法指出直书精神,体现了历史的公正无私。
  B.文章第二段引述《汉书•艺文志》记载,说明了《尚书》与《春秋》的区别,突出了《春秋》很早就形成了“一字暗含褒贬”的特征。
  C.文章第三段举例论证,通过《左传》对“郑伯克段于鄢”一事的解释,主要阐明了春秋笔法以“礼也”“非礼也”为标准的叙事特征。
  D.文章摆事实讲道理,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除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外,还使用了对比论证等方法,使读者对春秋笔法的内涵更易理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春秋笔法作为中国古代记史的一种叙事叙述传统,既体现了中国历史叙事的标准,也体现了中国历史叙事的含蓄、精细特征。
  B.坚持以礼义为标准的历史叙述笔法所彰显出的可贵精神,正是从中国古代到今天最为推崇的史德传统。
  C.齐国太史因直书权臣之恶,招来杀身之祸且祸及三兄弟,从董狐被赞中就知道,孔子并不赞同其做法。
  D.在史学家刘知几看来,“不虚美,也不隐恶”的“直书”,敢于“记功司过,彰善瘅恶”的精神,体现了历史的公正无私。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新冠肺炎疫情使这一变局加速推进,中国在这一时代变局中挑战与机遇并存。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环境,中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