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700字。
文言文阅读专题
湖北省襄阳市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公讳光,字君实。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年十五,书无所不通。年二十,举进士甲科。改奉礼郎。
故相庞籍,见公而奇之,及为枢密副使,荐公召试馆阁校勘。天圣中,禁田河西,虏乃得稍蚕食其地,为河东忧。籍请公按视。公为画策:“宜因州中旧兵,益禁兵三千,筑二堡河西,可使堡外三十里虏不敢田,则州西六十里无虏矣。募民有能耕闲田者,复其税役十五年,官虽无所得,而籴自贱,以渐纾河东之民。”籍移麟州,如公言。而兵官郭恩勇且狂,夜开城门,引千余人渡河,载酒食,遇敌死之。议者归罪于籍,罢节度使知青州。公守阙,三上书,乞独坐其事,不报。
王安石始为政,行其法于天下,谓之新法。迩英进读,至萧何、曹参事。公曰:“参不变何法,得守成之道。故孝惠、高后时,天下晏然,衣食滋殖。”后数日,吕惠卿进讲。因言:“先王之法,有五年一变者,巡狩考制度是也。有三十年一变者,‘刑法世轻世重’是也。有百年不变者,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也。前日光言非是,其意以讽朝廷,且讥臣为条例司官耳。”上问公:“惠卿言何如?”公曰:“诸侯有变礼易乐者,王巡狩则诛之,王之不自变也。刑新国用轻典乱国用重典平国用中典是为世轻世重非变也且治天下譬如居室敞则修之非大坏不更造也大坏而更造非得良匠美材不成今二者皆无有,臣恐风雨之不庇也。”惠卿不能对。则以书喻安石,三往反,开喻苦至,犹幸安石之听而改也。且日:“巧言令色鲜矣仁。士之忠信者,于公当路时,虽龃龉可憎,后必徐得其力。谄谀之人,于今诚有顺适之快,一旦失势,必有卖公以自售者。”对宾客,辄指言之日:“覆王氏者,必惠卿也。”其后六年,而惠卿叛安石,上书告其罪,苟可以覆王氏者,靡不为也。由是天下服公先知。
(节选自苏轼《司马温公行状》)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刑新国/用轻典乱国/用重典平国/用中典是为世轻/世重非变也/且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不更造也/大坏而更/造非得良匠美材不成/
B.刑新国用轻典/乱国用重典/平国用中典/是为世轻世重/非变也/且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不更造也/大坏而更造/非得良匠美材不成/
C.刑新国/用轻典乱国/用重典平国/用中典是为世轻/世重非变也/且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不更造也/大坏而更造/非得良匠美材不成/
D.刑新国用轻典/乱国用重典/平国用中典/是为世轻世重/非变也/且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不更造也/大坏而更/造非得良匠美材不成/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绝”,意为断绝,文中“绝编”借此指读书专心,与《劝学》“而绝江河”中的“绝”含义相同。
B.“举进士甲科”,指科举考试中了进士,“甲科”原指科举考试的科目,后引申为科举考试。
C.“天圣”,是宋仁宗的年号。年号是君主时代帝王纪元所立的名号,由汉武帝首创。
D.“虏乃得稍蚕食其地”中的“蚕”与“樯橹灰飞烟灭”中的“灰”“烟”的活用现象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司马光年幼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的能力比不上别人,便专心刻苦地读书,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能终身不忘。
B.庞籍转任麟州时,因事被罢去了节度使的官职,改任青州知府。司马光在宫殿前守候,多次上书,请求独自承担这事的罪过,没有得到回复。
C.王安石主持政事时,吕惠卿指出司马光意在讽刺朝廷变法,做法不对,便给王安石写信阐明这个道理,多次往复,希望安石听从他作修改。
D.在司马光看来,巧言令色的谄媚之人缺少仁义。他曾经指出让王安石失败的,一定是吕惠卿。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而兵官郭恩勇且狂,夜开城门,引千余人渡河,载酒食,遇敌死之。(4分)
(2)而惠卿叛安石,上书告其罪,苟可以覆王氏者,靡不为也。(4分)
14.针对王安石的变法,司马光是如何提出反对意见的?请简要分析。(3分)
湖北省仙桃市2022-2023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献帝建安元年冬十月,公征杨奉,奉南奔袁术,遂攻其梁屯,拔之。吕布袭刘备,取下邳。备来奔。程昱说公曰:“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公曰:“方今收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
初,公为兖州,以东平毕谌为别驾。张邈之叛也,邈劫谌母弟妻子。公谢遣之,曰:“卿老母在彼,可去。”谌顿首无二心,公嘉之,为之流涕。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