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9990字。
山东省淄博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绘画有三层次:状物、传神、传韵。画者做到应物象形,曲尽玄微,形象生动者是状物高手,可称画匠;天机高迥,能思与神合,创意立体,妙合化权者自能传神,堪称画师;只有达到“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笔简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出于意表”者方能传韵,自是大家。
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画,承载着丰富的儒释道禅思想,表现着中国人特有的审美取向,而笔墨则是中国画最基本的语言,其文化内涵具有鲜明的人文精神和民族特性。中国画所特有的文化内涵的价值观应体现为一种内在精神,一种思维感悟和一种对大自然整体规律的哲学关照,这是东方文化的特征。这种特征的形成和完善,起源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确立,即人与自然的相融结合,“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的认识观的产生。而“天人合一”的理念在概述了这一认识观的同时,又准确地表达了时间与空间、宇宙与生命、思维与感悟的基本含义,肯定了精神与自然的统一。这也是中国画区别于其他西方艺术形式的关键所在。
“天人合一”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基本内涵。而“澄怀观象”、“含道应物”则是画家对自然景观进行精神转换所遵循的思维理念。用绘画的语言阐释“道”的自然哲理,去启示人们的生存理性,以达到先贤们所提倡的“助人伦、成教化”的社会目的,这是中国画家由来已久的责任。中国画本身就是一门哲学,“绘画非止艺,当与易象同体”。这不仅体现在创作观念上,而且在技术性操作上的虚与实、白与黑、干与湿、浓与淡的笔墨关系处理,也无不存在着辩证思维的哲学法则。单从“笔墨”而言,那种有着音乐般节奏和丰富文化情感的线条墨色,不但能准确地描绘出物象的形体外貌,更能充分地体现出画家的人文气质和艺术激情。从这一点来说,“笔墨”不仅具有语言特性,同时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和内容,单独存在的“笔墨”是有意义的。在中国画的“六法”中,“气韵生动”,即对作品“精、气、神”的把握,占据着创作行为的主导地位,“笔墨”依靠“气韵”与“精神”得以存在和发挥,从而去展示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精神理念,这是中国画特有的价值观。
笔墨在中国画艺术中,具有不可代替性。作为中国画最重要的语言形式,它的存在同时形成了一整套阴阳对立、辩证统一的思维方法。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对“黑白”关系的理解和处理。“黑白”,按老子所言是“天地之大英”,是合于自然之“道”恒之美。宇宙间虽有红、黄、蓝“万物之色”,但它们均生于黑色的“太极”,即“有”之色,所以黑色能呈现红、黄、蓝“万物之色”的最普遍特性。而黑色虽为“有”,虽为“太极”,但它却生于属于“无”、属于“无极”的白色,所以,白色与黑色在中国画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正象宇宙运行中的“无极”与“太极”所处的地位一样,是一种灵魂之色、根本之色和普遍之色。“白,昭明也;黑,玄冥也”,在创作实践中要表现白的东西就要在黑色上多做文章:要表现黑的东西就要在白色上多下功夫。老子的“知其白,守其黑”的论述最能体现黑白关系处理上的这一创作原则。黑白系统落实为笔墨,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变化而变化的。不同时代的画家受不同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必然有不同思想观念与表现方法。任何一种“笔墨”对于它的将来便是传统,而对于它的过去就是创新和发展,纵观历史,没有哪一位有成就的大师不是在对传统技法的创新与发展中产生的。
(摘编自张福林《浅谈中国画的文化内涵》)
材料二:
将诗书画印相融合、重视笔墨意趣的写意风格是我国画坛的重要表达途径,自宋元明清以至近代,文人士大夫在具备深厚文化修养和高超艺术造诣的基础上,追求绘画的简约空灵和情性抒发。如明代徐渭的《杂花图》,以酣畅淋漓的豪放气势,在似与不似的花木形象中抒发画家狂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审美取向。
B. 中国画家肩负着用绘画 语言启示生存理性、达到“助人伦、成教化”社会目的之责任。
C. 自古以来,中国画家就始终在追求简约空灵与情性抒发,高度重视笔墨意趣的写意风格。
D. 中国画提倡写意,通过描绘万物,表现其中隐藏的“意”,呈现蕴含的人文精神与写意精神。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笔墨是绘画最基本的语言,依靠“气韵”与“精神”而存在,没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和内容。
B. “黑白”的关系问题是笔墨的核心问题,由老子提出,主张黑白是其他色彩的根本之色。
C. 中国当代绘画创作追求工笔重彩,导致作品的写意精神完全丧失,缺少神形俱佳的写意作品。
D. 写意重在对客观物象体悟进而产生表达冲动,呈现宇宙观与生命气象,揭示人与自然的内在本性。
3. 下列选项,不能表现出对绘画“写意”进行探索的一项是( )
A. 唐代张彦远说“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绘画时写意要有所能包蕴的妙境。
B. 清代梁巘主张“学书须步趋古人,勿依傍时人。学古人须得其神骨,勿徒其貌似”。
C. 李可染主张“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力求重塑写意精神。
D. 林风眠提出“调和中西”的绘画理念,主张借鉴西方绘画艺术,丰富写意内蕴。
4. 材料二在论证方面有哪些突出特点?请简要分析。
5. 请结合材料一与材料二,简要分析“天人合一”在中国画中的体现。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战争与和平》节选
[俄]托尔斯泰
战场上尸横遍野、伤员累累的惨象,自己头脑里沉重的感觉,二十名熟识将军伤亡的消息,以及自己原来强有力的手臂变得软弱无力的意识,这一切对拿破仑起了意料不到的作用。拿破仑一向爱看伤亡的景象,以为这可以考验自己的意志。这天战场上的可怕景象却压倒了他的精神力量,他自以为具有这种力量,因而高人一等。他匆匆骑马离开战场,回到舍瓦尔季诺土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