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730字。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河北省唐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材料一:
根据目前所见资料,“沉郁”概念最早见诸汉代刘歆《与扬雄书从取方言》一文,文中赞许扬雄的《方言》一书云:“非子云澹雅之才,沉郁之思,不能经年锐积,以成此书,良为勤矣。”但在这里还不是作为一个文艺美学概念提出来的,而是作为一个思维逻辑方面的概念提出来的。
“沉郁”一词真正成为文艺美学概念,是在晋代才出现的。陆机的《思归赋》曰:“伊我思之沉郁,怆感物而增深。叹随风而上逝,涕承缨而下寻。”在这里,陆机用“沉郁”一词说明文学创作的一种思维活动的特点。晋代贾彬在《筝赋》中也使用了“沉郁”概念:“其始奏也,蹇澄疏雅,若将畅而未越,其渐成也,抑按铿锵,犹沉郁之舒彻。”此后“沉郁”一词在文艺理论中多处见出。梁代钟嵘正式把“沉郁”一词引入文艺理论著作,他在《诗品•序》说倡导诗歌的梁武帝是“资生知之上才,体沉郁之幽思,文丽日月,赏究天人。”
关于“沉郁”这一美学范畴的内涵,人们有多种表述,但大同小异,没有实质性的差异。王南在最近出版的《雄浑与沉郁》一书中说:“沉郁即表现于诗文创作中的深沉蕴藉、凝重抑郁的艺术风格。沉郁包含两方面的因素——情感的深重和思想的深沉。沉郁可以理解为审美情感的深沉和浓郁。”根据前人和今人的论述,我们可以把“沉郁”的内涵理解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思想情感状态的沉郁。二是指艺术风格的沉郁。
(摘编自卢忠仁《 “沉郁”的美学阐释》)
材料二:
对于“沉郁”的内涵所指,人们一般认为是杜诗的思想感情之深沉郁结,这种理解不无道理。杜甫是先秦儒学的虔诚信奉者,他在诗中所执著表现的先秦儒家的思想精神,诸如忧患精神、人本精神、乐道精神、笃行精神等等,必定会使他的诗歌具有深厚沉雄的性质;加上身经战乱,残破的山河、凋敝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沉郁”概念最早见诸刘歆《与扬雄书从取方言》一文,此后在文艺理论中多处见出。
B.“沉郁”作为一个文艺美学概念,从古至今,人们对其内涵的表述毫无二致。
C.“沉郁”风格的形成在于杜甫惯用“时空并驭”的手法来描写壮大的景物。
D.杜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深沉意境和高大的艺术形象,与诗人善用的艺术手法密不可分。
6.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侧重阐释“沉郁”概念的流变、内涵的整体特征,主要采用引用和举例的论证方法。
B.材料二侧重阐释杜甫“沉郁”诗风内涵的艺术特征,明确了“时空并驭”的艺术手法。
C.两则材料在“沉郁”内涵理解上看法基本相同,均认为包括思想情感与艺术形式两方面。
D.杜甫前代文人作品中的“百年”之叹,都指向对他们个体生命的自怜自惜,少了一种悲壮。
7.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材料二论据的一项是(3分)
A.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登高》)
B.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 《阁夜》)
C.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蜀相》)
D.十年戎马暗万国,异城宾客老孤舟。 ( 《愁》)
8.请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 “时空并驭”手法在杜甫诗歌创作中的体现。(6分)
河北省邯郸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国家的进步和发展,这是我的责任,也是一个科学家的责任。”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这一句话看似简单,却凝聚了几代科学家半个多世纪的坚持与奋斗、传承与弘扬。也正是一代又一代的科技工作者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开创了一个又一个的科技创新局面,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科学技术奇迹,积累了一笔又一笔的宝贵精神财富,从而激励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