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1090字。

  湖南省新邵县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卷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语言文字运用)两部分。
  2.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5题。
  材料一 乡村文化的衰落可以追溯到近代。从1840年到1949年,在这100多年里,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文化掠夺从未间断,内忧外患、山河破碎、民生凋敝,使得乡村文化遭受了无数次的劫难,千百年来积聚起来的有形文化财富被抢、被偷、被烧、被毁,损失之惨重实属罕见。打倒“孔家店”,立“西学”之新、破“中学”之旧,引发了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漠视、厌倦乃至反对,也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乡村文化的严重贬值。20世纪30年代,晏阳初、梁漱溟、卢作孚等一批爱国知识分子也曾发起过“乡村建设运动”,提出并实验了“乡农学校”“博士下乡”“文艺教育治愚”等诸多方案,但终因没有一个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政府,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乡村文化的衰落史,是中华民族苦难史的生动写照。而同样在这100年里,与中国农村文化衰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方发达国家基本完成城市化进程,较早地开启了乡村文化的振兴之路。据统计,1848年时,中国、美国的城市化率分别为10.9%、10.6%。而到1949年时,中国的城市化率仍然是10%左右,美国已接近70%。发达国家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改造、空间规划,特别是乡村文化得到城市文化的直接反哺和辐射。美国的乡村“巧发展”战略、日本的“一村一品”农村振兴运动,使得乡村经济和文化一起得以重构和振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为迅速积累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资本,我国确立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发展战略,以致城乡文化差距成为客观存在的事实并不断拉大。但是,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走出了中国特色的乡村文化发展之路。当前,我国城市化率已近60%,乡村文化早已走出衰落的低谷,经历1949年到1978年的复苏期、1978年到2017年的建设期,具备了开启文化振兴的基本条件。历史证明,推动乡村文化由衰落走向振兴,是对近代以来仁人志士理想的再实践、再创造,是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重大历史责任,是中国人民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       (摘编自王磊《乡村文化振兴的国学思考》)
  材料二 乡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亟须推行“乡村记忆工程”。各个地区可以在文物普查的基础上,选择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具备传统文化特征的古村古镇进行整体的保留、保护和维修利用,结合生产用具、生产生活遗物遗迹的展示,形成集乡土建筑和乡村民俗为一体的“乡村博物馆”,集中展示当地的村史、
  1.下列对“我国乡村文化衰落”的原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近代西方列强接连不断地对我国进行的经济和文化掠夺使我国千百年来积聚起来的有形文化财富损失惨重。
  B.打倒“孔家店”等文化运动引发了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漠视、厌倦乃至反对,这也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乡村文化严重贬值。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我国为了迅速积累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资本,确立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发展战略,这导致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差距越来越大。
  D.新时期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我国城市化率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我国乡村文化日渐衰落。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乡村文化走向衰落是从1840年开始的,中国乡村文化的衰落史,是中华民族苦难史的生动写照。
  B.特色小镇的建设,要以保护文化和生态为前提,适度控制开发规模,既要体现地方风情、风俗和历史文化,又要融入现代文化气息。
  C.推动乡村文化由衰落走向振兴,是中国人民肩负的重大历史责任,也是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
  D.非遗保护要利用好数字化技术,从而使特色小镇的建筑规划和建设更有文化特色,更体现出地方风情、风俗和历史文化。
  3.下列材料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的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江苏省连云港市专门下发文件,深入开展新乡贤文化建设,为乡村治理、农村发展、文明乡风注入新活力。
  B.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村民们纷纷收集使用过的老物件,用集中陈列的方式展示其生活生产、民风民俗、乡村变迁等内容。
  C.广东省汕头市积极开展传统村落保护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通过专项规划,保持传统村落的完整性、真实性、延续性,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环境宜居的古村落。
  D.山西省晋中市广泛发动群众发掘梳理本乡本土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老地方”“老物件”“老传统”老故事“老习惯”,形成完整准确的文字记录和清晰翔实的影像资料。
  4.简要分析材料三的论证结构特点。(4分)
  5.如何推动乡村文化由衰落走向振兴?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大厨
  林美兰
  大厨像当年那样汪洋恣肆,一只手提只老鳖,另一只手往外挥扬:我走!声落人现:胖墩墩,满面红光,在人前一站,天生有种大将风度,身后紧跟着女友小桃和五十多名员工。
  老板慌忙挡道:当年,我们的酒店就如竹节草,随时都可能被风吹走,是你救起它。你不能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