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900字。
成都市蓉城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考籍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贴条形码区”。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多年的实验室研究,不仅使我对医学的科学属性有了更深的理解,更使我对医学的社会属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且对人类医学发展的未来方向也有了自己的思考:基础医学虽然不像临床工作那样面对活生生的人,但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疾病,它同样是有温度的。所以,我认为医学是有温度的。
一个多世纪以来,现代技术与医学的结合,使医学插上了翅膀,人类寿命大大延长,众多曾经肆虐的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不少严重的疾病得到了明确诊断和有效治疗。但与此同时,“技术至上”的观念不断蔓延,医学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开始错乱。医学的重点放在救治生命最后阶段病人的上面,而不是为多数人的健康和减少病痛服务。医学的边界也开始模糊,被赋予了过度的使命,并常常把危险因素当作疾病治疗。人们过度相信技术,常常忘记病人心理上的苦楚以及对医者关怀的期盼。
慢性病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但人们对慢性病的根本性质和成因缺乏正确的认识。人类的进化是以数十万年计的,从古猿进化到智人经历了200多万年,脊柱仍然没有完全适应直立行走;十几万年前智人的脑容量已经达到1400mL,7万年前智人经历了认知革命,而到今天,人类的脑容量并没有进一步增加。另一方面,智人从狩猎采集文明到农业文明花了6万年,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花了1万年,而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只用了几百年。生活方式在短时期内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但人类的遗传变异和进化远远跟不上,慢性病由此而生。对此,人类除了坦然接受之外,重要的是尽力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应把所有责任加诸医药。
人类自有文明就有医术。从《黄帝内经》(东方)和希波克拉底(西方)开创医学以来,医学一直都在为回应他人痛苦而努力。它闪耀着人性的光芒。今天,医学大大发展了,但人类对自身的认识与对宇宙的认识一样,还只是冰山一角。人类切不可妄自尊大,以为技术能解决所有的健康问题。医者能做的仍然是“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生命是有限的,每个人从出生、成长、衰老到死亡的过程不可逆转。医学的任务只是保护这个正常的过程。我们不能把衰老当作疾病,不能把追求长生不老作为医学的目标,不能给生命无望的病人增加无谓的痛苦,不能不考虑医学的社会效应与公平公正。总之,我们时时不可忘记,医学是有温度的。
一个人生命的铸成,需要无数生命的支援、补充、滋润和蕴化。一个医者的合格与成熟,需要知识与实践的支撑,也需要与周围人不断沟通互动,建立起共同面对疾病的医道。医学是人学,医道重温度。
(摘编自韩启德《医学的温度》代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临床工作要面对活生生的人,是有温度的,基础医学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疾病,也是有温度的。
B.现代技术与医学的结合,使医学快速发展,人类的寿命延长,传染病和严重的疾病得到了诊断和治疗。
C.慢性病产生的根源在于人类的遗传变异和进化的速度太快,而人类生活方式短期内发生变化的速度太慢。
D.医术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其出现是为了努力地回应他人的痛苦,因此,它闪耀着人性的光芒。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段作者基于在20多年的实验室研究中,对医学的科学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深刻的认识,进而提出了自己的论证观点。
B.作者用“与对宇宙的认识一样,还只是冰山一角”来类比论证“人类对自身的认识还只是很少的一部分”的见解。
C.为了论证观点,文章从人们对技术的过度相信、慢性病产生原因的揭示、医者的责任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层层分析。
D.文章采用总分的论证结构,大量运用了道理论证、对比论证、事例论证等论证方法,使得论证更有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医学应该有清晰的边界,医学的重点应该放在为多数人的健康和减少病痛服务方面。
B.虽然现代技术与医学的结合,给人类带来了福音,但与此同时“技术至上”的观念不断蔓延,医学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开始错乱。
C.尽管技术能解决一定的健康问题,但并不能代替医者去履行“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一职责。
D.医者只要有知识与实践的支撑,与周围人不断沟通互动,建立起共同面对疾病的医道,就是一个合格成熟的医者。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2022年11月10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在湖北武汉举办。2022年也恰逢中国履行《湿地公约》30周年。30年来,我国在湿地保护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在这个重要的国际会议召开之际,人民网记者专访了国际《湿地公约》科技委员会主席、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教授雷光春,他回答了记者针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